【東籬】美味鍋巴湯(散文)
在山腳下一個農(nóng)家小館,吃到了一碗鍋巴湯,至今覺得還是那么香,讓人回味無窮。這種味道久遠卻那么熟悉,陣陣米香,沁人心脾,讓人心安。
一
鍋巴湯,是南方農(nóng)村特有的食物,顧名思義是用大米鍋巴做成的。有句俗話說:吃飯不吃鍋巴湯,吃來吃去空腔腔。在我們老家吃米飯時習慣做鍋巴湯,將米湯加入鍋巴煮片刻,待鍋巴軟化后食用。
雖然稱為湯,卻無油無鹽,原材料只有大米,需要柴火灶,而這些,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有。沒有奢華的食材,只有大米和水;不用復(fù)雜的工序,一方土灶,一些柴火,加上半個時辰的時間。
關(guān)于鍋巴湯還流傳著這樣的傳說:一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日微服私巡,被山間美景吸引,竟與隨從走散,找不回客棧的路,饑腸轆轆,不得已投奔一農(nóng)婦家。但此時家中恰好飯光菜盡,只剩下少許鍋巴,于是村婦只好拌些米湯煮給乾隆吃了,每日錦衣玉食,從未吃過如此美味,乾隆回宮后,大加賞賜,鍋巴湯和婦人助人為樂的美名就這樣在世間傳頌。還一說是一小兒因為家中大人勞作不歸,饑餓難忍,找到家中大米自己煮飯,沒曾想,把鍋底米飯煮焦,小兒盛起上面的米飯,慌忙加水,鏟起焦黑的鍋巴,繼續(xù)煮,原本以為要受一頓責罵,沒想到家中大人回來后吃著焦黑的鍋巴湯,口齒留香,全身舒暢,至此,民間就有了這種食物。兩種說法,不知哪一種是真,家鄉(xiāng)人都說鍋巴湯能夠溫胃養(yǎng)胃。每次喝鍋巴湯,我不喝兩碗是不舍得放碗的,一碗喝完胃舒服,再喝一碗心舒服。
二
這么多年過去了,家鄉(xiāng)的鍋巴湯做法還是和做鍋巴湯的老祖——第二個故事里小兒的做法大致雷同,只是有一些細節(jié)是故事里沒有的,我來說給大伙兒聽吧,保證簡單明了,做出來的鍋巴湯才是原湯原味。
做鍋巴湯,第一步淘洗大米很關(guān)鍵。因為稻子收割回來都在屋前水泥地上晾曬,收起來后難免混進些細碎的石子。金黃的稻谷攪成米后,黑色的石子倒好分辨,就怕那些黃的白的,與大米顏色相近,煮熟后更不容易看見,一不小心吃進嘴里,牙齒咬得咯吱響。
家家淘米洗菜都喜歡用竹籮,我們也稱“淘米籮”,是一種半圓狀的竹制器具,以細篾編成,摸起來細膩光滑。淘米籮裝上大米,在水中淘洗,用手隨意扒拉幾下,灰塵隨著水流從細小的空隙流出,上下翻撿出里面的石子,從水中撈起,透亮亮。像過去,淘米水進了豬的肚子,現(xiàn)在我會用來洗碗或者澆花,物盡所用,是老百姓的智慧,也是樸素生活的象征。
鍋巴湯要是配上母親做的辣椒炒小魚小蝦,那才是美得不能再美了。在淘米籮上系上一根繩子,再煎上一塊焦香的小麥粑帶上,到池塘里,撕下一塊小麥粑放籮里,把淘米籮扔進水里,等上幾分鐘,拉一次,如此重復(fù),運氣好的話,一兩個時辰的收獲就足夠炒上一大盤了。
這樣淘洗后的大米,混著青竹的香。后來我在外也吃過鍋巴粥,卻沒有家里做的香,我想,跟這也有一些關(guān)系,味道還是原生態(tài)的最真。
三
再來就開始煮飯了,沒有什么難,只要比平常煮飯多放些水,只是首先你得有個灶臺,寬寬的灶臺上面架著一只圓圓的大鐵鍋,又黑又深,煎炸燉煮炒,廚房里的全能型選手。
洗干凈鐵鍋,倒進去淘洗好的大米,在鍋邊敲一下,把粘在米籮上的大米敲進鍋里。母親說:“只敲一下,這是靈魂?!薄斑€有粘在上面的大米呢?”“那是給外面的雀鳥吃的?!蔽夷贸雒谆j放在屋前的地上晾曬,還未進屋,樹上的雀鳥似聽到了我們的對話,落下來自顧自地吃起了米。
每次收芝麻玉米稻子,總會遺留一些在地上,我們?nèi)诉€沒吃,要先敬天敬地敬自然。懷著一顆敬畏的心,煮出來鍋巴湯的滋味才會如此讓人難忘吧。
添上適量的水,加上柴火,燒開后減小火,撈起一粒米,手指輕輕捏碎,沒有白色的米心,便可將飯粒撈起,濾出米湯,再把飯粒倒進去,灶下添些松樹毛小火,大概燜煮二十分鐘,輕微的響聲從厚重的鍋蓋下面?zhèn)鞒觯又憔湍苈劦揭还商赜械南阄?,鍋底開始長鍋巴了,這時候,米飯已經(jīng)熟了,再次盛出,把米湯悉數(shù)倒進去,加些柴火將米湯燒開,鍋巴湯就做好了。
四
舀出幾塊鍋巴和濃稠的米湯,端起來,喝一口,甘醇醉人,夾起厚厚的鍋巴,軟糯香甜,不用吃菜,只享受米香,這是在外求學和工作最思念的味道。還記得那一年。
北方的天氣格外熱。烈日下,我從街頭走到巷尾,汗水濕透衣背,不停地用舌頭舔著破了皮的嘴唇,卻顧不上停下腳步,一雙眼睛盯著路邊的店鋪,只要看到一家小飯館,就快速走過去問一句:“你家有米飯嗎?”記不清問了多少家,得到的答復(fù)依然是兩個字“沒有”。有的店家疑惑地望著我,然后說句:“俺們不吃米?!睂ひ挓o果,又累又餓的我不得不走進一家店鋪。
“吃饃不吃饃不?”“什么?”“吃饃不吃饃不?”不知道是語速太快還是聲音太響亮,初來咋到的我,一個字也沒聽明白。只覺得聲音在我的大腦上空盤旋,一個個音節(jié)跳出來,從我的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我望著老板娘紅褐色的臉,拼命地把空中漂浮的音節(jié)組織成這兩日印象中聽到的字或者詞。“哈哈哈哈?!鞭Z的一聲,我一下子清醒了,我注意到,一屋子人都在看著我們笑。我顧不上想老板娘從嘴里冒出來的一大串詞是什么意思,低著頭,紅著臉只想快點離開。
“你不是俺們這邊人吧,你先找個位置坐一下喝點水?!彼恼Z速慢下來,我本來也走不動了,真渴了。這個不足五十平米的小房子里,擺了6張小方桌子,差不多坐滿了吃飯的客人。大多數(shù)人面前放著一盤或者兩盤炒菜,然后去裝著圓圓白白的大饅頭籮筐里拿2個或者3個饅頭,掰開就吃。望著那白白的饅頭,我忽然間就懂了老板娘說的“饃”就是“饅頭”的意思,她是問我吃不吃饅頭。
“是要吃米飯吧,家里有點孬米,煮稀飯喝的,給你煮上些?!彼贸鲆粋€小砂鍋,放上米和水,蓋上,架在煤爐子上。這一套動作太熟悉了,我差一點以為我就坐在家里的廚房,等著母親給我做鍋巴湯。
后來,在那座城市,累了餓了或者饞鍋巴湯了,就去李大姐家,有了家的感覺。后來,我的胃也適應(yīng)了各種面食,不過,只有李大姐做的饃饃我最喜歡吃。來了客人,我也吆喝一句:“吃饃不?”
五
“鍋巴湯來嘍,嘗嘗是不是那個味?!遍_飯館的竟然不是老婦人,小姑娘看起來也就三十歲的模樣?!澳闶遣皇且驗殡x不開家鄉(xiāng)的鍋巴湯才開這個飯莊的啊?!薄笆前。?,你們多喝點,這米湯極養(yǎng)人?!薄半y怪你這么漂亮。”我和朋友一人舀了一大碗。
在我們老家有一婦人,生下一男孩老鼠般大小,沒有奶水喂養(yǎng),人人都說養(yǎng)不活,孩子奶奶就用這乳白的米湯一勺勺喂養(yǎng),不但活了,竟養(yǎng)得白白壯壯,可見這米湯養(yǎng)人。小時候,沒有牛奶喝,我們常常拿米湯做飲料,加些白糖,純天然,濃濃的米香。
只是如今,電飯鍋和天然氣的便捷,漸漸取代了原始的烹飪方式,鍋巴湯也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我試著找回記憶里的味道,網(wǎng)上買些鍋巴回來吃,缺了一味米湯,消化不好,還容易上火,只是緩解些鄉(xiāng)愁罷了。
農(nóng)村的風景和美食也讓更多人看到家鄉(xiāng)發(fā)展的機遇,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也回到了家鄉(xiāng),開農(nóng)家樂,做農(nóng)家飯,返璞歸真,不僅鄉(xiāng)愁得以緩解,也通過自己的雙手把家鄉(xiāng)建設(shè)的更好了。這一原生態(tài)的農(nóng)家食物,也成了山水景區(qū)的一塊招牌,吃農(nóng)家菜,喝鍋巴湯,世人暫時放下疲憊,覓得自在。
聞著鍋巴湯,配上腌豇豆、泡辣椒、酸蘿卜,熱乎乎地喝下去,還是記憶里的那個味道,那么香,那么甜。
一種味道是否能成為一個人的美食美味,并非是食物本身決定的,一旦某種食物的好注入記憶,打上鄉(xiāng)愁的符號,就再也不能丟下,因為我們的味蕾我們的胃口,也有著鮮明的記憶功能,喜歡有著故事的食物,喜歡充滿鄉(xiāng)愁味道的食品。一碗鍋巴湯,可能是我一輩子難以拒絕的美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