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歲月】中國人的惆悵(賞析) ——讀馮延巳《鵲踏枝》
馮延巳是五代南唐人。南唐這個小國,存國不長,對中國歷史影響也不大,偏偏文才驚人,連續(xù)出現(xiàn)馮延巳、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三名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詞人,也算獨樹一幟了。這幾位,按理應(yīng)該屬于花間詞人范疇,但不少有識之士都認(rèn)為,他們已經(jīng)擺脫了花間詞人的窠臼,帶領(lǐng)文人詞走向了更廣闊的空間,從而引領(lǐng)了宋詞的極大繁榮。這也是他們超過同時期詞人的地方,是他們在文學(xué)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馮延巳出身南唐貴族,從小就和當(dāng)時還是皇子的李璟交好,后來李璟即位,他順理成章成了宰相。出身顯貴,身居高位,和君王總角交心又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他的一生本該美滿,但他的詞作中卻總有一絲淡淡的惆悵。惆悵從何而來,不知道,他也沒說。其實,中國古代很多詩詞名家都會有這一絲惆悵,有的寫男女相思,有的寫故園情思,有的寫懷才不遇,其實都是這一絲惆悵的外化。甚至,寫相思者,并沒有明確的相思對象,只是借助這個話題展示出自己對生活的一縷惆悵而已。惆悵,是中國人的固有情感,也是最為特殊的一種情感,想翻譯成別國文字,可能都不會有相應(yīng)的詞語。惆悵是不明確的,既有點哀怨又談不上哀怨;既有點相思又不知道對象,就是一種莫名的感覺,覺得自己對現(xiàn)實有些許的不滿,而不滿的情緒又無可憑依無法遣懷。惆悵貌似一般是有文化底蘊又生活無憂的士大夫才會有,整天勞碌的平民百姓無暇顧及,但其實,惆悵這種情緒已經(jīng)深入中國人的骨髓,當(dāng)然也確實只是士大夫們才會通過文字表現(xiàn)出來,那些販夫走卒只會在一天的辛勞后喝點小酒,其實就是緩解自己隱隱的惆悵情緒。中國女子,對鏡貼花黃,弄妝梳洗遲,也是讓自己的惆悵慢慢消磨在那程序性的梳妝打扮中。如果硬要說馮延巳對生活有什么不滿,可以理解為,在當(dāng)時天下大勢下,南唐岌岌可危,而貴為宰相的馮延巳內(nèi)有政敵,外有強虜,從而憂國憂民心懷不虞。但我更以為,惆悵就是中國人固有的情感,和外在無關(guān),任何人哪怕是盛世皇帝也有煩心事,所以追究惆悵來源其實沒有必要,我們只要欣賞馮延巳筆下的詞,心中的情,能夠得到共鳴就好。
他的《鵲踏枝》是他的代表作,全文如下:“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里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fēng)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钡谝痪?,閑情,就是惆悵,就是中國人特有的感情。閑下來,不自覺就會有一種情緒涌上心頭,也許是相思,也許是郁悶,又沒有那么明顯強烈。中國人的閑情,創(chuàng)造出了多少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當(dāng)然,閑情,也會讓人難受,讓人肝腸寸斷,所以想拋擲,不要閑情??梢盎馃槐M,春風(fēng)吹又生,我縱然能夠有段時間忘卻閑情,可等到春天來了,閑情就又來了,惆悵依舊。第二句,我為了排解閑情,于是日日在花間飲酒尋歡作樂,可強樂還無味,所以是病酒。閑情如此難以排解,以致我容貌都瘦削了,這是中國人的悲哀,也是中國人的美。上片直抒胸臆,下片寫景,有閑情的基調(diào),寫景自然就有情了。第三句,河邊的青草,堤上的楊柳,說明春天到了,可春愁也就有了。最后一句,我獨自一人站在小橋上,清風(fēng)滿袖,看到遠(yuǎn)處樹林已升了明月,眾人已經(jīng)歸家,說明我為了欣賞春景已經(jīng)站到了很晚。
葉嘉瑩說,馮延巳的人生是個悲劇,因為他生活在南唐,又是宰相,有政治敏感性。隨著北周的強大,他明白南唐命不久矣,滅亡是遲早的事。世間最悲哀的事,莫過于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命運所吞噬、所毀滅而無能為力。西方對悲劇的定義是崇高的毀滅,這里的崇高,既定義成美好的人或事物,是受人欣賞令人喜愛的,還包括與毀滅的抗?fàn)帯O裉┨鼓峥颂柕某翛],就是毀滅,談不上悲劇,但船上人們在面對毀滅時展現(xiàn)出的人性的美好,展現(xiàn)出人類的抗?fàn)帲遣抛屵@種毀滅成了悲劇。馮延巳的人生之所以是悲劇,是因為他在位時敏銳感到了危險并為南唐存續(xù)做了最大的努力,但努力都失敗了。反映到他的詞作上,他是想抗?fàn)幍?,他拋擲閑情,花前病酒,小橋賞春,可抗?fàn)幗K究無用,終究是年年有新愁,鏡里朱顏瘦。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他的詞確實反映出了他的悲劇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馮延巳罷相后,人生并未落魄,而是轉(zhuǎn)任撫州節(jié)度使。撫州,即今江西臨川一帶。他的詞作在臨川流傳甚廣,一直影響到后世。北宋時期,出現(xiàn)了晏殊晏丞相,臨川人,就特別喜歡他的詞。再后來,晏殊提拔了歐陽修,也是臨川人。所以葉先生說,宋代不應(yīng)該只有江西詩派,還應(yīng)該有江西詞派,就是這三人。馮延巳雖未能延續(xù)南唐的壽命,但卻在文化上做了傳承。推而廣之,李璟李煜也是如此。一個小小的王國滅亡了,但藝術(shù)之根已經(jīng)種下發(fā)芽,從而讓南唐這個亂世小國能夠名聲不朽,還有什么值得悲哀的。深愛馮延巳的晏殊,將這首詞的詞牌改為蝶戀花,成了后世經(jīng)常使用的一個詞牌,也算一件雅事、一種傳承了。
次韻一曲《蝶戀花》,狀思婦之情,述惆悵之意:不見郎君來日久。玉枕羅衾,金色鴛鴦舊。我舞他歌雙把酒,杯空壺滿將消瘦。放眼天涯徒剩柳,竹馬青梅,歡聚依稀有。欲把新衣除淚袖,歡顏難在秋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