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不盡依依龍湖情(散文)
一
多少回魂牽夢縈,在龍湖岸邊。我愛龍湖。
我愛龍湖邊的小草。正是草長鶯飛的季節(jié),我第一次隨父親來到龍湖岸邊。剛出湖邊的村莊,遠遠望見漁帆點點,水鳥翩翩,湖水碧波蕩漾,岸邊青草無邊無際。我掙脫父親的手飛快地跑到綠草中滾著、嚷著。草是那樣柔韌,那樣整齊,在微風(fēng)中扭動腰肢,倏爾轉(zhuǎn)向遠方,又向我點頭招手。我在草浪中撲騰著,不小心驚醒了草中的鳥兒。小鳥撲打著翅膀,叫著,跳著,飛不遠又停下來。我向前追去,鳥兒好像故意逗我似的,既不認真飛,又不讓我逮著,一直逗我捉迷藏。草上的蜻蜓特別大,特別多,草上的蝴蝶既能高飛,又能低飛。我捉了蜻蜓又忙抓蝴蝶。偶爾沖出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轉(zhuǎn)眼不見蹤影。我那時覺得世界上最好玩的是兔子,但它太高傲,不夠意思。這樣跑著鬧著,有點累了,躺在草上。草好柔軟啊,比被窩里還舒服。閉上眼睛:藍天白云,綠草黃花,黑蜻蜓花蝴蝶,小鳥肥兔,碧綠的湖水新鮮的空氣,大自然原來是這般美麗!我覺得到了天上,成了神仙。我與龍湖一見鐘情。后來夢中我一次又一次來到這里,有時變幻出別樣的圖景,似乎那是我生平未到過的地方,但我敢斷定那仙境一定是龍湖,在我記憶深處刻下終身印記的龍湖!
我愛吃龍湖里的菱角。菱角葉子似楓葉,比楓葉厚實。初秋時節(jié),葉下往往藏著兩頭帶刺的菱角??捎弥讣讋兂瞿哿饨菨嵃椎拇瘟饷?,生吃脆嫩鮮甜;老菱角用嘴咬斷,又粉又香略帶甜澀;煮熟的老菱米則更香,炒菜煮粥煮飯都好吃。
我愛吃龍湖的蓮蓬。荷葉美。荷葉在“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時候冷不丁鉆出水面,又圓又綠,大方秀氣。荷花美?!敖犹焐徣~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出水與眾不同:像圓形小寶塔,粉紅色的花瓣綻開,精心護衛(wèi)著整齊的黃燦燦的絲蕊,絲蕊里是淡黃嫩綠小巧玲瓏的雛型蓮蓬,黑跡后來才長成蓮籽。嫩蓮籽生吃鮮甜可口,生津解渴;老蓮籽生吃又甜又粉又香。
我愛吃龍湖水煮的新鮮魚。湖水煮河魚方法簡單:燒紅鍋,放少許香油,把尾巴還在動的魚丟下鍋,稍煮,即加入湖水,等魚湯煮渾后再放鹽,不加任何佐料,原汁原味,煮的時間越長越好。魚味道特美,湯尤其鮮,吃上一餐,余味滿腹,久久不忘。
(二)
湖草慢慢矮了。湖草慢慢地少了。割草的人多了,放牧的牛也多了。在“農(nóng)業(yè)學(xué)大寨”的高潮中,農(nóng)民們有組織地到河邊開荒種地,河邊的草地都變成水田,我也由小學(xué)生變成了小農(nóng)民,有幸當了三個月的“小看荒員”。
荒場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甲魚咀”,大約以產(chǎn)甲魚出名吧!甲魚咀坐落在“銅鑼墩”與“擂鼓墩”之間,對面的東南方就是“得勝山”。
傳說朱元璋的起義部隊曾在這里與陳友亮的部隊作戰(zhàn)。我們荒場背后住著幾戶人家的小屋叫“銅鑼墩”,朱元璋的部隊在此作戰(zhàn)前動員,路經(jīng)我們的荒場,來到一箭之地的那個土墩——“擂鼓墩”上擂鼓進軍。激戰(zhàn)中敵軍望見對面一隊騎牛打草的農(nóng)民,使戰(zhàn)局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原來這隊農(nóng)民被敵軍描繪成“頭戴大圓盔(斗笠),身披離水甲(蓑衣),騎彎角馬(水牛),扛鉤鐮槍(草鐮),嘴銜金箭(旱煙筒),口誦咒語(佐壩方言山歌)”的“神兵”。這支從天而降的“神兵”,使敵軍望風(fēng)而逃,這些地方因此留下充滿神奇色彩的地名。我當時聽到這故事比我寫的神奇,它對我充滿誘惑,或許是年齡的緣故吧。
荒棚的簡陋現(xiàn)在可以當古跡,近乎原始社會的房屋。墻四、五尺高,土坯壘成,中間豎一根大樹作頂柱,竹梢作桷子,樹枝等橫放在小竹梢上,上面再鋪蓋著茅草,能遮日頭擋風(fēng)雨罷了。墻后邊豎兩塊磚,這是“窗戶”;土磚砌個土墩,上面放一口大鍋,一口小名鍋,這是“灶”;后邊是土磚砌成三尺寬的土墩,那是“床”。
在這原始社會末期般的荒棚里我并不寂寞。朝看紅日噴薄而出,暮觀落霞紅光萬道,望河蒿,賞荷花,尋小鳥,找野兔。每天的事只不過是望望有沒有牛吃隊里的莊稼,煮兩餐飯。其余時間便看《兒童時代》、《安徽文學(xué)》、《封神演義》、《三家巷》、《魯賓遜漂流記》,繼續(xù)著我的念書夢。那時工廠停產(chǎn)鬧革命,火柴成了緊俏商品,我學(xué)會了原始的生火方法,撿到邊角鋒利的石頭作“打火石”,把表紙折疊成七、八層并燒過留下灰燼的“煤子”放在“打火石”上,把鐵匠打的三寸來長,一寸來寬的“打火刀”敲擊“打火石”的邊鋒,讓火星濺到“煤子”的灰燼上,將嘴噘起一股勁風(fēng)吹到“煤子”上,表紙便燃燒起來了——這就是原始的生火方法。
在那特定的年月里,我學(xué)會了吃苦,學(xué)會了生活,也學(xué)會了生存。我學(xué)會了用稻草扭“挑擔索”;學(xué)會了搓草索,并轉(zhuǎn)成造型各不同的“草索筒子”;學(xué)會了用稻草編成光滑溜圓的“大蒲墩”;學(xué)會了晚上睡不暖時用草索將腳頭的被子捆起來;學(xué)會了把白菜切細放在飯面上灑點鹽,白菜沾了米汁,吃起來又甜又香……這種清苦的日子現(xiàn)在想來還讓人留戀。
感謝生活,它為我們這一代人提供了難得的人生課堂。
(三)
上世紀的最后一年,正是水瘦山寒的季節(jié),我又來到了龍湖邊。龍湖里沒有船,只有密密的竹簈,沒有鳥,聽不到那悅耳的鳴叫;沒有野兔,龍湖邊已無它的藏身之地。龍湖里濁浪翻滾,這是造物主對人類留下的紀念——九八年全國特大洪水,九九年河水比歷年來漲得早,退得遲。稻田已面目全非,留著水淹的稻稈,枯灰色,隨腳一碰便成了灰,田岸上只剩下一條瘦長的小埂。兩年水淹浪撞得只留下一點記號。朔風(fēng)怒號,濁浪濺在我的臉上,我的心也悲涼了,這就是我魂牽夢縈的小河岸邊?我從這一堆堆浪渣、癟菱角、空蓮蓬殼,殘敗的稻稈的干裂的水淹田里無論如何也尋覓不出當年的仙境。
我不禁埋怨上蒼,為何這般冷酷,懲罰我們憨厚淳樸的父老鄉(xiāng)親!我深深感到黨中央英明,減輕農(nóng)民負擔,增加農(nóng)民收入。我深深感受到環(huán)境保護刻不容緩,可持續(xù)發(fā)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
我默默為農(nóng)民祝福:愿新的千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海晏河清!待到來年春暖花開日,便是稻香魚肥時!
——不盡依依龍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