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罪
“耶!起火了?!?br />
幾天前,鋼廠又上演了一幕小小的悲劇。
我決定要動筆了,不是因為勒克萊齊奧說:為卑微小人物發(fā)聲,是中國作家的責任。我,不是作家,但卑微,原因正如這標題所言。
那天,生產正在進行時,在熱鋸輥道,更換鋸片的過程中,班長王林跌落,倒在了紅鋼上。
幾百度的紅鋼,迅速燒穿了幾條棉布褲,燙傷了大腿。好在,沒有產生更加嚴重的后果。當然,這還是事故。
這是王林的崗位嗎?不是。
現場還有廠里指派的當班值班調度楊軍,還有臺長阿杰,還有……
“崗位少人嗎?”問。
“沒有?!被卮?,沒有一個人休假。
“我問了,你在……都在,怎么會這樣?”琥子主任發(fā)出了疑問。
是的,我在。
更換鋸片,曾經這樣邊生產邊搶修,我和鄭國撇開宋“處”(只是外號稱謂),一起上。不懼怕高溫,安全,快速,不耽誤生產。
可如今,不論是正常檢修,還是搶修,有人可以不干;有人可以(天天)回家;有人可以不在;有人可以……
獨我,除外。
“……你(們)只要把他……下崗……送再就業(yè)……就行了?!?br />
哦,原來楊軍得到生產副廠長阿杜的授權,只需……把他……下崗……送再就業(yè)……就行。
他,就因為與阿杜的“小弟”在工作中,發(fā)生過沖突。阿杜說的那個他,是我。楊軍聽音,王林、阿杰他們會意,只有琥子主任還蒙在鼓里。
楊軍去找阿杜,想請他幫忙抹去自己和阿杰因未執(zhí)行產品生產操作規(guī)程,造成的3級質量事故考核。阿杜沒有追究楊軍、阿杰他們的責任,也沒有下他們的崗,只提出:你(們)只要把他,也就是我,下崗……送再就業(yè)……就行了。
“老譚,你回家了嗎?”原本是我吃飯的時間,要這樣問嗎?可同崗的芝芝已經經阿杰同意,離開了崗位,離開了鋼廠,回家。不會問?
“主任(琥子),老譚……”這是楊軍。
我跑了一支鋼,彎了,考核了200??伤麄儚澚瞬恢嗌?,出現了多少差錯,被鋼廠考核了17000,責任者居然沒事。辛辛苦苦奮斗了一個月,雖然已經斬獲的是生產第一的排名,我和同事們卻因此沒有得到一分錢嘉獎。
“如果違反……安全……就考核……就下崗。”王林說。
安全,違章。一個臺位,天天離崗,離廠,時間均達3個小時,不是一人,而是兩人。哦!可以不管、不問、不算。
誰會知道!在這里,盡然還可以一只眼睛站崗,一只眼睛睡覺。
就說那天,滿員。臺下取樣的偉哥,行伍出生,身材魁梧,本應是換鋸的好材料。要干,他不想干。只是阿杰說,這不是他的崗位,可以不干,可以擺看。如此,吊筐的浩子,就算是他的崗位,也想著怎么不干,就慢條斯理的干干。臺上還有三人,必須有兩個人在操作。一個是阿龍,說是說,生病可以不干;一個是我,年齡最大,身體不是很好,算是可干,能干。可偏偏這樣的時候,芝芝(或阿龍,常常)沒有呆在臺位上。不能接下我手中的操作,以致我也不能脫身,去干。就這樣,稀里糊涂,楊軍、王林自己來干。
這情節(jié),恰是一幕荒誕劇!更換鋸片,這一不過只是鋼廠原本可以直喻把握的簡單流程,就奇特古怪,就顛三倒四,就混亂不堪了。僅僅一個片段,是真人秀模仿真人,是抑或怪獸模仿怪獸片的模樣。單憑這些,“小鬼”們又怎樣能完成阿杜的授權使命呢?
眼瞅著舊年即將過去,新的一年又將開始,不知道是他們過于喧囂,還是我過于沉默,
“換幾塊鋸片?!眮憩F場的江濤書記在問。
“4塊。(總共就4塊)”我回答。
此時,現場沒有看到楊軍,王林正在醫(yī)院迎接新年到來的時刻。熱鋸機架上,只有我、阿杰和浩子3人在勞作。
即便這里每天工作還是滿員,可不干的還是可以不干,回家的還是可以回家,不在的還是可以不在……
可以預見的未來一年,似乎會依然如此。
鋼廠正在減員增效,他們既然要如此創(chuàng)新管理,倘若真正在全廠、全行業(yè)推廣,必定產生奇跡。
可只想著找找借口,要把誰誰誰下崗,送送再就業(yè),端掉人家的飯碗,最高法剛剛立法的解釋也會不容。若不是這樣管管,真正讓他們長此繼續(xù)下去,無法無天,豈不天下大亂。
唉!,
這不是影視作品,也不是文學創(chuàng)作,無須半點的夸張。鋼廠用于生產管理的攝像設備,早已拍下了這些可以記錄的真實片段。
《原罪》,不是好萊塢大片,但一經播出,不說在中國,至少在鋼廠,這票房的數字,也一定會驚人!
“起火了!”
呼啦啦!這可不是香噴噴燙熟的鴨大腿,而是由的阿杜、楊軍、王林和阿杰他們編導,王林親自上演的悲劇真人秀。
“這個世界會好嗎?”
發(fā)呆、凝望,連琥子主任都在疑問。讀書時,他就知道:工業(yè)生產文明從來都不是線性、遞進發(fā)展的,也許還常常是反向。
依我看來,不是人性復雜難堪,是生命仍依然能夠生機勃勃,這世界則更加顯得迷人。我想:我會再開始的,也許人生需要這么一段填充。
當下,即便是要我下崗、上崗,再下崗,再上崗,已盡習慣,又如何。
這樣的生活,盡管幾經絕望,我又鼓起表達的勇氣,就呢喃細語,就像這樣一篇丁字說故事抒懷,便又可以像只燕子一樣歡快的活著。
難怪中國作家方方說:年輕時總覺得聽其自然,就已足夠。隨年齡的增長,人性黑暗越來越濃烈成霧,呈現眼前?,F在,我與她一樣,倒是認為,聽其自然,顯然不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