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清風書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檀香】桂香寄暢園(散文)

精品 【檀香】桂香寄暢園(散文)


作者:阿榮 布衣,164.6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800發(fā)表時間:2017-03-01 11:58:04
摘要:江南有個地方叫無錫,無錫有座山叫惠山,惠山有街有寺還有個名震江南的園林。園在山里、林在山里、山林在園里。那里有家族的理想、士人的風范,有天光的散淡、飄忽的浪漫,那里是江南人永遠的鄉(xiāng)愁。

【檀香】桂香寄暢園(散文) 細雨如絲纏綿,小徑滑跌褡褳,溫潤甜柔都去了風里,絲絲涼爽、淡淡清高悄悄走近,秋,就這么來到了心上。太陽隱去了身影,云也不知躲到了哪里,只有手足無措的麻雀,在枝頭嘰嘰喳喳,抖動著慌亂。心走了神,人就不在當下。于是,當那股撲鼻的芳香開懷而來時,我竟不自覺地隨它踏入了一處久違的園林。
   園在山里、林在山里、山林在園里,自然而然;“山色溪光”“玉戛金樅”、一池映二峰,詩意盎然;七星橋、八音澗、九獅臺…有天籟之音,多錦繡文章。這就是寄暢園,一處讓一個家族前赴后繼、薪火相傳的精神家園;一處讓一朝兩帝魂牽夢繞、如癡如醉的文人別院。它典雅地仰靠在惠山東麓,南鄰惠山寺,西接惠山二泉,古樸清幽, 列入江南四大園林。
   寄暢園又名秦園,曾是無錫秦氏家族五百年來的族產(chǎn)。無錫秦氏系北宋著名詞人秦觀的后裔,秦觀生前曾游歷惠山,因鐘情于惠山山水而一再賦詩詠贊,故其子秦湛在任常州通判時將秦觀之柩遷葬于惠山。元末秦觀十三世孫秦彥和從胡埭遷居縣城六箭河北岸;明成化二十二年,秦觀十八世孫秦金從胡埭遷到無錫縣城西水關(guān)定居。后來,秦金與奏彥和曾孫秦夔連捷為進士,奠定了無錫秦氏發(fā)跡的基礎(chǔ),秦氏家族由此從耕讀世家走向書香門第的文化世族。明清兩代,秦氏子孫讀書入仕,無錫科場數(shù)秦氏獨領(lǐng)風騷,計有進士34人,舉人77人。其中有13人入翰林院任職,有3人列入一甲第三名探花。從某種意義上說,寄暢園的盛衰正是秦氏一族科場得失、官場榮枯的印證。
   秋天的寄暢園,清風冷雨都浸在了桂花的香里。從惠山寺日月池畔走進寄暢園的南大門,過一明兩暗的小三間轎廳就是天井。但見兩棵銀桂一左一右迎客而來,雙桂當庭,氣宇軒昂,如傘如蓋、如云如霧,雙雙對對勾肩搭背于庭院之中。那盛大的氣勢,那辣手辣腳的氣息,總讓人驚嘆,讓人駐足,讓人長長地吐納深深地呼吸。人們左顧右盼,眼神都直直地勾住騰起的香魂,心里暗暗地描繪著香的姿容,然后擺開裙裾,飛舞嫦娥,追尋起香的身影來。大廳前那兩棵曾經(jīng)婀娜多姿、富貴艷麗的垂絲海棠 ,此刻如同兩位卑微的侍女,低首弄眉,似有難言的落寞。西墻上那康熙乾隆祖孫二人的題刻,不再盛氣凌人,一樣透著文人的清瘦。倒是朱屺瞻所書的那“鳳谷行窩”的堂額,圓潤飽滿,將園主秦金那大氣磅礴的氣度掛在了屋梁,一如屋前的桂花不經(jīng)意間就溢出勃勃的氣韻。大廳為硬山頂,三楹五架帶雙步前卷棚的正帖式圓堂。堂前的卷棚就是左右通道,兩頭開長方形八角門洞,東西門洞上方分別題額“侵云”“礙月”,點明門外有景?!扒衷啤敝稿a山龍光塔影;“礙月”指惠山西嶺月色。廳內(nèi)布置古色古香、端莊凝重,凸顯詩書傳家的濃厚氛圍。
   從侵云門入園,穿過桂枝掩映的假山可到梵鄰閣、臥云堂、凌云閣。此處原為園主的內(nèi)園,緊鄰惠山寺?;萆剿率冀ㄓ谀媳背瑥臍v山草堂到華山精舍,從慧山寺到法云禪院,從普利院到功德院,惠山寺歷經(jīng)滄桑,屢毀屢建,寺名也總是改來改去。這里,歷朝歷代留下了眾多遺跡,有古華山門、唐宋石經(jīng)幢、香花橋、日月池、金蓮橋、御碑亭、聽松石床、古銀杏、筑廬山房等,唐代鄉(xiāng)賢李紳在此寫有《憫農(nóng)》詩,書法家李陽冰在石床上留有“聽松”墨寶。寺內(nèi)梵宇凌云,大雄寶殿供奉華嚴三圣,文教兼善、智行并重。惠山寺坐西朝東,俯瞰市井,展示的是普渡眾生的塵外之致;寄暢園坐東朝西,面向山林,則體現(xiàn)了崇尚林泉的高雅意趣。梵鄰閣緊挨寺院,一如佛龕,梵音彌漫。園主于此每每登閣遠望,拂去塵埃,心凈如鏡;撥開浮云,超凡脫俗。在這里,梵音與詩書是貼得那么近,如同耳目相隨;僧眾的禪院與文人的行窩近在咫尺,一如桂與海棠共生一園。梵凈福澤基于精勤修習,至圣至賢源于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境界,漢傳佛教的理想人格隨時映照著園主的凌云之志。
   寄暢園方圓不到十五畝,雖方寸之地,卻遠山近水妙趣橫生,其奧妙就在于巧于因借,融合自然。既借佛門凈界,更借錫惠勝景。東望龍光塔高聳入云,錫山秀色盡攬眼底。龍光塔又名文風塔,是座風水塔,建于明代正德年間,因無錫長時間不出狀元,當時的禮部大臣、昆山人顧鼎臣在游覽錫惠勝景時,認為錫山是龍頭,惠山是龍身,建議無錫鄉(xiāng)紳顧懋章父子于錫山頂建石塔,使錫山這個龍頭長出角來,以振文氣。約半個世紀后,錫山之巔、石塔之左又建起一磚塔用于觀景,錫山一度出現(xiàn)了“雙塔并存”的景觀。此景一借,園內(nèi)意境頓時高遠,涉足其間無不心曠神怡。秦金于此筑鳳谷行窩,正宜溪山行旅,空谷幽居。在此之前,秦旭于明成化年間,在惠山天下第二泉附近的惠山寺龍泉精舍處建十老堂,鑿涵碧池,修芙蓉徑、古木坡,成立了無錫歷史上早期的詩社——碧山吟社,開啟了秦氏在無錫的文創(chuàng)淵源,一時名滿江南。不久,與秦金同時代的二泉先生邵寶在“鳳谷行窩”之南建起了二泉書院,倡導欲求功名先要立德的士人風范。二泉書院與鳳谷行窩僅一墻之隔,從此風聲雨聲總是夾雜著讀書聲浪。宋明以來,江南士子拜將入相,秦氏一族更是憑著書香金玉滿堂,那金榜題名、封妻蔭子的理想寫在每一個士人的心里,而桂花不僅僅可愛、甜美,它更寄遇攀折的欣喜、登峰的圓滿。讀書人居不可無竹,否則就少了精氣神;處不可無桂,否則就沒有了念想,沒有了奔頭。桂在園中,香在身邊,正好催人奮進,激勵子弟捷足先登、蟾宮折枝,寄暢園的高大上乃至寄暢園的一切都要以此來維系。為此,無論是書房還是客堂,房前屋后均植桂,土坡之上、假山之巔盡是一撮撮的精致、一串串的典雅,舉著燦爛,閃著明媚,相依相伴,彼此顧盼。就此,書聲瑯瑯,桂香陣陣,清風徐來,淺吟低唱,承襲著江南世族風尚。
   從礙月門右拐可到含貞齋,這里是明末園主秦燿的書齋。秦金去世后,園歸族孫秦梁,秦梁拓建并改稱秦園為“鳳谷山莊”。秦梁去世后,園歸從侄秦燿。秦燿因官場失意,回錫隱居,所以借王羲之“寄暢山水陰”之意將“鳳谷山莊”改名寄暢園,希冀仿古人“修禊浮杯”“蘭亭雅集”之舉來以文會友,“游目騁懷”。他在園內(nèi)置景二十處,每景都賦詩題詠。秦燿的營構(gòu)為秦園成為江南名園,奠定了文化基石。他的所謂寄暢,實際上是通過隱居來忘卻世俗的紛擾,通過寄情山水來排解罷官的郁悶。官場險惡,宦海終究沉浮,秦氏子孫時時發(fā)奮,時居高堂,難免不罹政治風浪。秦金雖歷仕三朝,卻因“大禮儀之爭”而被迫告老還鄉(xiāng);秦燿因受張居正案株連而去職,又遭人誣告而罷官;秦松齡因“逋糧案”而削籍;秦道然因近侍九皇子而遭打擊下獄,以至于寄暢園也一度被充公沒官。盡管如此,秦園數(shù)百年間易主不易姓,秦氏子孫總是自覺地承擔起家族所賦予的歷史責任,雖寄情山水卻不失家國豪情,花開花落,總是留香人間。縱觀秦園歷史,自明正德年間初創(chuàng)鳳谷行窩,歷經(jīng)明萬歷時改建寄暢園,明末及清朝早期、中期園林的分裂、歸并、重修、抄沒、發(fā)回、改制、修復(fù),以及清末太平天國戰(zhàn)火焚毀、民國時期直奉軍閥戰(zhàn)亂、抗戰(zhàn)時期日機空襲,園子建了毀,毀了建,飽經(jīng)風霜,卻又總是奇跡般地重生。
   從含貞齋、九獅臺間的廣坪,步入案墩假山間的八音澗,但見丘壑云泉、妙趣天成。秦金之子秦瀚“為愛真山疊假山”,將原來的風水墩疊成“煙巒云蹬可躋攀”的假山。秦燿接手后對假山作了藝術(shù)處理,在假山與錦匯漪的山崖水際辟出一處鶴步灘;引導穿越假山的二泉支脈,“流為懸淙石澗,懸為飛泉跌水,注為錦匯漪的源頭活水”。明末清初,秦德藻合并全園并聘張漣整理園林。秦德藻之子秦松齡則聘張漣之侄張軾重構(gòu)假山,隨澗流重新疊石,原來的飛泉改為潛流入池,使?jié)玖魉笆孜灿袆e。曲澗引山泉伏流其中,發(fā)金石絲竹匏土草木八音,為八音澗,假山則依山勢成惠山余脈狀,使真山假山融為一體。這水澗的源頭為惠山的“天下第二泉”。惠山自古多泉,有“九龍十三泉”之說,唐朝茶圣陸羽品評二十種宜茶之水時稱“常州無錫惠山石泉第二”,惠山二泉由此盛名。唐朝以來先后出現(xiàn)了李紳別泉、東坡試泉、徽宗論泉、竹爐煮泉、阿炳譜泉等有關(guān)二泉的諸多文化盛事,“二泉文化”枝繁葉茂。如今,二泉景區(qū)尚存天下第二泉庭院,內(nèi)有二泉石刻、二泉亭、漪瀾堂、觀音石等遺物、景點。而二泉之水于黿池分二路下泄,一路東下注入日月池,經(jīng)寄暢園內(nèi)的兩個螭首流入鏡池和錦匯漪;另一路北入金蓮池,經(jīng)二泉書院內(nèi)的螭首注入香積池,然后由暗渠導入寄暢園西墻腳小石潭,經(jīng)八音澗跌入錦匯漪。九九歸一,寄暢園山暢水也暢。
   錦匯漪欲直又曲,欲收又放,時時豐沛,四季皆盈。圍繞錦匯漪,園主在東側(cè)設(shè)置了一系列人文建筑:“知魚檻”取自莊子濠上之樂,暫寄無官一身輕的閑暇;“清響齋”取自唐代孟浩然“竹露滴清響”的意境;“萁踞室”取自王維獨坐嘯傲的孤拔;“先月榭”取自宋代蘇麟“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告白;“棲云堂”則回味楊雄閉門著述的軼事---園主將數(shù)千年隱逸文化集成薈萃,借詩文典故,一展中華文人情懷,徜徉期間,如同觸摸一幅幅氣韻生動的隱逸畫卷。寄暢園近借遠借、俯借仰借、鄰借互借,無不精妙絕倫;借山借水,借天借地,借人借音,無不匠心獨具。寄暢園詮釋了文人園林作為精神棲居的本質(zhì),成為明清以來借詩文造園的典范。其間花木植被總是點綴得恰到好處,松的風度、竹的氣節(jié)、樟的不朽、銀杏的古樸,無不生動。而在這些名木之外,又總是有金桂銀桂間于其中,盡管桂花樹形不夠高大,花型不夠美艷,卻醇厚、清新、馥郁、恬淡。小小寄暢園,幾百棵晚桂讓天地牽連相守,生成湯芋一般的絲滑鮮爽,桂花糕一樣的甜糯粘糅。四牙柔柔的玉瓣靜靜地開張,小小的燈盞總是亮著心尖的柔軟,粗粗細細的枝條把泥土的芬芳源源地投放。沒有哪一種花能開得那么緊湊、那么密集,翠綠下的鈴鐺擁擁搡搡,奏著林園的交響,盛放秋天的成熟;沒有哪一種花香得如此飄逸、如此灑脫,庭院、場角、山坡、池塘,一天一地的酣暢,有著天光的散淡、飄忽的浪漫。秋天里,寄暢園若是沒有這桂香,將是何等的寂寥!
   其實,寄暢園的美好,早已收納在文人畫里,儲存在人們的心里,正因為人們對于美的追求從未止步,所以幾百年來寄暢園雖然歷經(jīng)政治風云、戰(zhàn)火硝煙,卻依然瑰麗。
  

共 4007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江南有個地方叫無錫,無錫有座山叫惠山,惠山有街有寺還有個名震江南的園林。園在山里、林在山里、山林在園里。那里有家族的理想、士人的風范,有天光的散淡、飄忽的浪漫,那里是江南人永遠的鄉(xiāng)愁。江南的雨纏綿、清涼,帶來了盎然的春意。都知道蘇州園林,對于無錫的美,很少有人知道。這次隨著作者的筆真切的感受一番那觸手可及的美來。一支生花的妙筆,將園林風景描寫的如詩如畫亦如歌,充滿靈動,充滿美感,帶給讀者精神盛宴。隨著作者的筆,我們一路看過來,別致的建筑,優(yōu)雅的名字,令人嘆為觀止。其實,寄暢園的美好,早已收納在文人畫里,儲存在人們的心里,正因為人們對于美的追求從未止步,所以幾百年來寄暢園雖然歷經(jīng)政治風云、戰(zhàn)火硝煙,卻依然瑰麗。開頭精致,內(nèi)容飽滿,結(jié)尾有力。一篇充滿藝術(shù)感的作品,大家風范,筆走龍蛇。好作品,推薦共賞,感謝賜稿,問候作者?!揪庉嫞嚎住俊窘骄庉嫴烤吠扑]0170303111】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風江大立        2017-03-02 23:01:30
  這篇文章類似于一篇說明文,作者細膩的筆觸為我們介紹了無錫園林的美,感謝作者賜稿,讓我有一種,南國風光秋意暢,蕩氣回腸的感覺。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回復(fù)1 樓        文友:阿榮        2017-03-17 22:06:41
  感謝江山大立老師中肯點評,此文羅列過多,有些啰嗦,強作說明,多有拖沓。日后更望通透批判,無須留作情面。這樣去了文飾,大約更利于提進。再謝!
2 樓        文友:衛(wèi)斯理        2017-03-04 06:10:37
  拜讀阿榮老師大作。一篇很優(yōu)美的散文。在讀者閱讀的同時,又不知不覺長了知識。“寄暢圓又名秦圓,曾是無錫秦氏家族五百年的族產(chǎn)。無錫秦氏系北宋著名詞人秦觀的后裔。”精品實至名歸。
衛(wèi)斯理
回復(fù)2 樓        文友:阿榮        2017-03-17 22:19:59
  不好意思才予回復(fù)。此文是種嘗試,也算拋磚引玉??纯匆惶幘包c或者說文遺的介紹,能不能寫成散文來讀,如此而已。倒希望能有文友來探討此作法的得失,風江大立老師隱約提了一點。蒙衛(wèi)斯理老師抬愛,推薦,如能百忙中淡定指點,將十分感謝。再謝!
3 樓        文友:衛(wèi)斯理        2017-03-04 06:10:43
  拜讀阿榮老師大作。一篇很優(yōu)美的散文。在讀者閱讀的同時,又不知不覺長了知識。“寄暢圓又名秦圓,曾是無錫秦氏家族五百年的族產(chǎn)。無錫秦氏系北宋著名詞人秦觀的后裔。”精品實至名歸。
衛(wèi)斯理
4 樓        文友:衛(wèi)斯理        2017-03-04 06:10:48
  拜讀阿榮老師大作。一篇很優(yōu)美的散文。在讀者閱讀的同時,又不知不覺長了知識。“寄暢圓又名秦圓,曾是無錫秦氏家族五百年的族產(chǎn)。無錫秦氏系北宋著名詞人秦觀的后裔。”精品實至名歸。
衛(wèi)斯理
5 樓        文友:衛(wèi)斯理        2017-03-04 06:12:12
  不好意思,這一陣不知道咋了,網(wǎng)絡(luò)老是不穩(wěn)定,看完老師文章寫好評論,點擊發(fā)送卻沒反應(yīng),著急繼續(xù)點擊,又一下子出現(xiàn)好幾條。抱歉!
衛(wèi)斯理
6 樓        文友:衛(wèi)斯理        2017-03-04 06:12:16
  不好意思,這一陣不知道咋了,網(wǎng)絡(luò)老是不穩(wěn)定,看完老師文章寫好評論,點擊發(fā)送卻沒反應(yīng),著急繼續(xù)點擊,又一下子出現(xiàn)好幾條。抱歉!
衛(wèi)斯理
7 樓        文友:黃金珊瑚        2017-03-15 18:39:42
  江南有個無錫,連著蘇州,幾十公里的路,高鐵也就十來元錢。我有個最好的閨蜜是無錫人,所以我常常去無錫,對于無錫的言語交流沒有問題,對于無錫的風景和歷史也有些簡單的了解。無錫是個美好的城市,讓我深深地愛著。無錫的風景很優(yōu)美,無錫的人們很熱情,所以我還會常常去無錫的。
   在老師的作品里,無錫的寄暢園的秋意很濃,桂花很香。老師從園內(nèi)到園外,精致地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寄暢園的奇美。從歷史寫到現(xiàn)實,老師的功底是無人能敵的。此作品得精品,乃是眾望所歸,向老師學習,向老師致敬。問候老師好。
生活,一半煙火,一半清歡。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釋懷。 ——楊絳
回復(fù)7 樓        文友:阿榮        2017-03-17 21:53:54
  感謝姑蘇文友錯愛,此文是應(yīng)文化老人于鑄梁老先生之約而發(fā),多少有些應(yīng)景的路數(shù)在,也算是對地方文化的自戀。其實,我更醉心于蘇州,向來把自己看作半個蘇州人。蘇州也是我的求學之地。我的口語更接近蘇州,所謂的泰伯方言。去年去武夷山,就因一口吳語結(jié)識了出生于楓橋長浜的奇人戈壁。蘇州多藝人奇人聞人,跟蘇州人交往,總能感受一種文氣。但愿黃金珊瑚老師能常予耳提面命,將不勝感激。
共 7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