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人間百態(tài)】鄉(xiāng)情砝碼(隨筆)
一個人,無論行走多遠,身處何方,總是與他的記憶和家鄉(xiāng)分不開的,是家鄉(xiāng)給予了他精神和文化領域的歸所。有時,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細微之處都會濃縮成深情的句子:“美不美?家鄉(xiāng)水;親不親?家鄉(xiāng)人?!逼胀ㄈ松星胰绱?,名人也一樣。
記得我讀到一篇林語堂的散文《秋天的況味》,感知林語堂對秋天的解讀有一種深沉的古銅色的情懷,它既不同于春天那般的花枝招展,也不同于夏天撩撥得火熱多情,更不似于冬天的枯枝敗葉飄舞。在林語堂的眼里,秋天則是成熟的季節(jié)。林語堂把秋天形容為古老、純熟、薰黃、熟練,他想到的是煙,有一股溫煦的熱氣繚繞眼前。而我從這秋天的韻味里感覺到了林語堂骨髓深處的性格特點,那就是他總是托著煙斗,平和、閑適、幽默,他就是一個背負鄉(xiāng)情行走的人。
在有陽光的日子里,林語堂的家鄉(xiāng)坂仔的青山就是絕佳的山水畫,懸掛于天地之間,一覽無余。許多時候,青山裹藏在云霧之間,神秘莫測,如仙女于深山人未識。家鄉(xiāng)的青山成了林語堂的“高地人生觀”,青山陪伴兒時的林語堂,深情意境之處,泛起波瀾于內(nèi)心,使得林語堂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根得以寓所。在記憶里,林語堂重拾童年往事,他無數(shù)次里放大坂仔的高山的格局。猶如我們極目遠眺那險峭霧渺的武功山絕壁,那奇水參天古樹的武功峽,還有那陰陽多變、栗深林兮的羊獅幕,那飄渺纖塵不染的武功湖,縱橫在腦海里。而我們長年與高山對望之后,所有的影像巍峨聳立,滲透在每根血管里,這種高度終究化成了理性認識的精神的高度。
山的高度丈量著我們思想的維度,我們就有了嬉逐于其間的情調(diào),那青綠的山總是與水相依纏繞。我們感知到如玉帶般環(huán)本地縣城繞過的瀘水河,清亮、逶迤而來。在名人眼里,水的靈性同樣影響著人與高、低對峙的深淺的敏銳的情緒。少年時代,林語堂站在河邊與兒時的玩伴撿拾石子,他們在比賽誰檢的石子漂亮,誰把石子扔得遠,或者誰打水漂跳躍的次數(shù)多,歡聲笑語激蕩河邊。河水牽絆著我們,刻在我們的記憶U盤里的是那江南鐵橋下,河水泛起粼粼的波紋,水草順著水波流勢飄浮擺動,我們?nèi)鍌€人下到水里摸田螺,清澈的水倒影出忸怩的身影,這條河流便成了有色彩的畫面,一潮一汐,青春騷動如初戀情人難以忘懷。
其實,我們經(jīng)歷了很多的沿途風景,夾岸樹林、田野、高樓大廈,卻絲毫無法抹去心海中的那條河流,永不干涸,這也是我們的心靈靜謐下來時,為什么越來越多地鐘情于生我養(yǎng)我的這片土地、受啟蒙教育的學校,還有供家庭生活用水的提水的水井,以及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學習經(jīng)驗用的本地話。忘不了的情,刻在生命里的仍然是如血液般一起流淌的鄉(xiāng)音。
不論身處異鄉(xiāng)為異客,我們感知到相似的血緣膚色、相似的風俗、相似的語言時,便成了自己在外地最大的欣慰和人生享受。就如林語堂到一家小飯館吃豬腳,為了和老板講閩南話,又怕影響了老板做生意,他寧愿三番兩次地向老板買一堆的東西,來過一回閩南話的癮。如此,卻是我們感覺到的是林語堂對家鄉(xiāng)情結眷戀不舍的又一道風景。
說到此,那些家鄉(xiāng)趣話仿佛再次縈繞在我的耳旁。
“昵掐飯門?”對面走過一熟人向我打招呼。
“掐里,幾點東里,孩毛掐飯!”我馬上答道。
這一問一答,我用普通話作詮釋。
“你吃飯沒有?”
“吃了,幾點鐘了,還沒吃飯!”
而這些語感的流傳就成了一份心結,于文字里,這些組合,詼諧有趣,還有“氓工”就是“蜻蜓”,“太伯神”就是“傻里傻氣”,“告發(fā)子”就是“叫花子”,“說話”就是“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