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狗和失敗的貓
我家附近有一個小的動物市場,每五天一次而且只是早市。有賣雞鴨的,信鴿,獺兔,但我最感興趣的是狗和貓。賣狗的常有,賣貓的很少。只有春夏之交,才有少量的貓仔上市,品種也很單一,幾乎都是常見的田園貓。由于早市時間和我晨練的時間吻合,而且正好在我回家的路上,所以我習慣性地喜歡看看貓狗行情。不久我發(fā)現,都是一兩個月大小的本地狗(或者叫土狗)和本地貓價格懸殊:狗要賣30到50元,而可憐的貓只要10元、5元甚至白送!
我觀察良久,幾年都這是行情。由此我得出結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狗成功了,而貓失敗了。
隨后我就開始思考狗的成功之路。人類對它的共識是忠誠。誠然,我們在大街上看到人們帶領形形色色的狗在散步。狗往往不離開主人半步,而且很乖巧,它的眼睛會不時地看一下主人的臉色,從而預測主人前進的方向。狗召之即來,呼之即去,這使得主人的控制欲望得到滿足。作為忠實的走狗而狗,它里里外外都有擔當。主人在家寂寞時,它會陪伴在左右;主人晚上休息時,它更是警覺百倍,以防惡人。誰不喜歡忠誠呢?
狗不僅僅忠誠,它還勇敢,吃苦耐勞?,F代社會的警犬在緝毒、救援、排險、追兇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怕危險,不怕流汗,不怕累,以至于在汶川地震救援中有警犬累死。日常生活中它會在危機時刻為主人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難之際。但也有個別狗招致了抱怨;因為有時它亂咬亂叫,它分不清善惡。對人類來說并不是危機,但狗的眼里它就是危機,它不該出手時出手了。關于惡犬傷人的報道不時出現在媒體。前幾年我有一老兄,家里養(yǎng)的牧羊犬到外邊咬死過鴨子,結果人家至少要200元一只,說那是一只下蛋的鴨子;它每周都產幾個蛋,一年兩年之中損失多大啊。那條狗還傷過路過家門的商販。這樣的狗就是亂作為,給主人來帶麻煩。所以便有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歹人”的傳說。
盡管有惡犬,但狗身上的品質給這個群體贏得了讓貓望狗莫及的好處。據說有的地方專門成立愛狗組織,他們致力于保護狗的權利。狗在家庭里也身價倍增,我周圍不少主人稱呼他們的愛犬為:狗兒子,狗哥,狗姐,狗妹什么的。甚至還抱著狗讓它叫“爸爸”、“媽媽”、“叔叔”……看來狗在某場合逐漸取得與人類平等的地位。比如,天冷了,有人就狗穿上了特制的衣服,鞋子;天熱了,給狗剪毛(或者叫美容),洗澡。生病了,帶它去寵物醫(yī)院。你看,狗比有了社保、醫(yī)保的人還有保障,可謂是:做狗易,做人難啊。
貓對狗的地位肯定是嫉妒恨啊,同在地球村,做狗和做貓的差異為何如此大呢?
成功者是相似的,但失敗者各有各的緣由。讓我們看看貓是如何走向失敗的。和狗恰恰相反,貓缺乏忠誠。記得我小時候姥姥家養(yǎng)貓,她當時就告訴我“貓是奸臣”。當時年齡小,對“奸”沒有多少理解。后來就觀察貓,我發(fā)現貓總是對任何人有戒備心或說不信任任何人(除主人外)。無論你在何處偶遇一只貓,它總是警覺地看你一眼,然后掉頭就跑。我親戚家同時養(yǎng)著狗和貓,每次我進院子時狗亂叫幾聲,然后給它一點吃的,馬上笑臉相迎,尾巴搖得不亦樂乎。貓呢,你還沒接近,它早沒了蹤影;它不給你靠近它的機會。即使對主人,貓也有幾分戒心。貓也時常機敏地看人的臉色,但和狗不一樣,貓察言觀色是為跑得快做準備。而不是像狗那樣順著主人意圖走,它是不會為主人排憂解難的。所以大街沒有一個人領著貓溜達。
當然由于各有所有長,指望貓出手相救是不切實際的。那么,貓在自己的專業(yè)上做得怎么樣呢?也許大多農村貓還捉老鼠,但城里的貓好像就不敢恭維了。有不少貓面對鼠無動于衷的傳聞,更有貓在主人家上躥下跳,抓傷幼兒等不招人喜歡的現實。在家里它就等著吃貓糧,因為人們的日常食物它基本不吃,或吃幾天就厭食了,所以被稱之為“饞貓”。貓吃飽喝足后在就床上、沙發(fā)上或花盆上玩耍,累了就呼呼大睡,人們就又給了它“懶貓”的稱呼。這個稱呼對這個群體的打擊是致命的,因為狗抓耗子是不務正業(yè),但貓不抓耗子就是不作為。
貓的奸、饞、懶,誰會喜歡呢?不喜歡貓的人多了,它就失敗了,它就沒有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