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奇男子(隨筆)
四百年前,已經經歷了兩百多年風雨的大明王朝開始變得搖搖欲墜,危機四伏?;实刍栌?,驕奢淫逸,不思圖治,置百姓于水火之中,徭役重賦,苦不堪言。經正德、嘉靖、隆慶三朝,邊患四起,倭寇猖獗,大明江山已經是風雨凋敝,至神宗時,十歲的萬歷皇帝朱翊鈞登基,此后的十年,情況似乎有所好轉,而此皆因有一人輔佐,他就是被梁啟超先生稱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張居正。
聽完南京師范大學酈波老師在《百家講壇》所講的二十五集《風雨張居正》,回頭來仔細品味,確實有好多感慨,當然也了解到不少的歷史知識。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后,不計個人利益與榮辱得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史稱“萬歷新政”。緣因這次的改革,讓大明王朝得以中興,又延續(xù)了70多年的歷史,不過到后來,崇禎皇帝朱由檢吊死煤山,明朝還是滅亡了。其實,當張居正死后,萬歷皇帝便徹底推翻了稍有成果的萬歷新政,那時就已經埋下了覆亡的火種。
張居正曾是隆慶皇帝朱載垕的老師,后面又繼續(xù)擔任萬歷皇帝的老師,可酈波老師說這是一場失敗的教育,為何呢?張居正對萬歷皇帝的教育可是夙興夜寐,嘔心瀝血,為了讓貪玩的小皇帝喜歡并容易理解晦澀難懂的課文,想到在書本里畫上插圖,再配上文字,生動形象,這可能是歷史上最早的小人書了。在他眼里朱翊鈞將來一定可以成為一代明君,振興大明,而且小皇帝還有一個明事理、識大體的“家長”,他的生母李太后,再加上大太監(jiān)馮保時常陪讀,可以說李太后,張居正,馮保都對小皇帝寄予了厚望,但到最后,張居正死后,萬歷皇帝直接否定了他的所有成就,并且聽信讒言,抄了張居正的家,馮保也被罷官,削職為民。小時候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好孩子,卻變成荒淫無度的昏君,這場教育可真是失敗,《萬歷十五年》的作者黃仁宇先生說張居正是“智慧的象征”,可他居然看走了眼,真可謂“知人知面不知心”。俗語說,三歲看到老,而萬歷皇帝小時候確實是個聽話的乖孩子,長大后卻性情大變,似乎有些不正常,也有人曾戲言,明朝的皇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外,都不正常,這就不禁讓人想起那位設豹房、喜歡打仗,還封自己為威武大將軍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說起張居正,后世人對他的褒貶不一。李贄稱其為“古今宰相之杰”,而他可謂是天才,5歲入學,12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23歲中進士,后又進內閣輔政,期間推行了“考成法”和“一條鞭法”,重用戚繼光、李成梁,鎮(zhèn)守邊防。為了改革,殫精竭慮,父親去世后,不惜奪情留任,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讓風雨飄搖、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重新獲得生機。《張?zhí)兰分休d“留此一段精誠,在天壤間,古人所謂,知我罪我,仙公意在是乎?”因長期操勞,他只活了58歲。萬歷十年,張居正逝世,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曾費盡心力栽培的學生卻辜負了老師的期望。萬歷皇帝下令廢除“考成法”,被張居正提拔的官員也大都降職罷官,更甚者竟派人抄了張居正的家,并撤銷生前所有的榮譽,而結果攏共才搜到不足十萬兩的白銀,皇帝不信,以至于要揭棺搜財,因群臣力阻,才作罷,可真是忘恩負義啊。常言說,伴君如伴虎,他是被一只自己親自飼養(yǎng),從小看著長大的虎徹底傷了。
一個人的功過,且留后世評價。一個人的得失毀譽,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心無所愧,就應該奔著自己的理想勇敢前行。至天啟二年,張居正得以平反昭雪,恢復了名譽。也許是天命所歸,張居正死后,大明再無元輔良臣,但他的精神卻一直影響著后世子孫。崇禎年間,他的重孫張同敞為了抗擊清兵,據城而戰(zhàn),被俘后寧死不降,英勇就義。抗戰(zhàn)期間,朱東潤先生在時局動蕩,顛沛流離中,僅用7個月的時間寫下了洋洋灑灑30多萬字的《張居正大傳》,在忽閃忽閃的煤油燈下,他看到了一個偉大的身影。整個中國,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的時候,總會發(fā)現(xiàn)許多可歌可泣的事實,有的顯煥一些,也許有的黯淡一些,但是當我們想到自己的祖先曾經為自由而奮斗,為發(fā)展而努力乃至為生存而流血,我們對于過去,固然看到無窮的光輝,對于將來,也必然抱著更大的期待,前進啊,每一個中華民族的兒女。
至此,這位大政治家的一生也就講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