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傘的蘊含(隨筆) ——蘇童的《傘》讀后筆記
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了蘇童的《傘》,看完之后內(nèi)心震動很大。這種震動不僅來自于《傘》故事本身,而更多的是故事所含有的巨大信息量和悲劇超凡的能量。我們常說,悲劇體現(xiàn)美,但這到底是一種什么美呢?我想,悲劇最大的震撼力量的美,不是來自于悲慘的命運,不是來自于對悲慘命運悲劇式的抗?fàn)?。恰恰相反,在悲劇面前,最為震撼人心的力量,?yīng)該是人性的展現(xiàn),應(yīng)該是人性追求“善”的那種樸實而不屈不撓的心愿。
其實《傘》這個故事很簡單,女主人公錦紅得到了一把漂亮的傘,出去顯擺出了意外,和春耕發(fā)生了爭執(zhí)。錦紅一氣之下,用語言攻擊了春耕母親的屁股。這讓春耕羞惱成怒,不但用語言攻擊了錦紅的下半體,還將其打昏,用傘奪去了錦紅的童貞。春耕的母親為了平息這件事情,給錦紅母親買來了自行車(錦紅母親曾多次找春耕的母親辦這個事情),在利害關(guān)系的說服下,錦紅的母親沒有進行法律起訴。然而錦紅的事情卻在巷子里成了人人皆知的公開秘密,大家秘而不宣。錦紅長大后,各種悲慘的命運接踵而至,社會的身體的都有,人失去了光鮮的外表。媽媽為了女兒,給她找了個憨厚的建筑工人。錦紅婚后誓死不和丈夫同房,招來家暴。母親勸說無效,最終丈夫另尋新歡,然后離婚。錦紅又回到了起點,對母親照顧無微不至,直至病逝。一個下雨天,錦紅跑到已經(jīng)是修車師傅春耕的簡陋修理鋪求婚,春耕鬼使神差地拒絕了錦紅。錦紅隨后嫁給了一個比自己大十幾歲并且患有糖尿病的男人。春耕托人,將一把雨傘捎給錦紅,并說這是她的傘。
故事脈絡(luò)簡單,可簡單故事的背后,我們不得不感嘆須臾。
為了弄清整個故事,我們必須要弄明白故事的背景年代。從春耕母親的和錦紅母親之間的自行車來看,那應(yīng)是一個物質(zhì)極度匱乏的年代。估計都是憑票購買的年代,并且有些物資,單憑票,都無法買到(春耕的母親能弄輛自行車,社會地位和關(guān)系,自然不一般。)。在這種年代,名聲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個年代都窮,但窮得正直,窮得坦然。但名聲壞了,可能會影響到下一代。故事背景,就發(fā)生在這樣的年代。當(dāng)然,物質(zhì)的落后,和世俗觀念的落后雖然沒有正比例可言??刹⒉慌懦行┯^念是隨著物質(zhì)的進步和改革而改變的。
弄清了故事的年代背景,才發(fā)現(xiàn)錦紅的悲哀。故事中錦紅無疑是受害者,然而可怕的是社會集體作弊。當(dāng)她的秘密成為秘而不宣、人人都知道的秘密之后,錦紅的悲哀則更加可悲。更可悲的是,人人都同情你,每個人卻不接納你。所以長大后的錦紅悲慘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作者顯然對她以后生活的悲慘不感興趣,對于這些不公只是一筆帶過,焦點就是在這一系列悲劇中,凸顯人物本真的個性。
錦紅的母親從另一層面來說,是錦紅的一把“傘”。錦紅出事后,她就像老母雞一樣,將錦紅攏絡(luò)在了自己的翅羽之下。并且還要揚言讓法院對春耕進行審判。春耕的母親也是春耕的一把“傘”,為了平息這件事,弄了輛很難搞的自行車,來攏絡(luò)錦紅的母親。在春耕母親一再說,春耕不滿十八歲,負不了刑事責(zé)任。并且警察法官那里,也都有了攏絡(luò)。但最為戳心的是,錦紅以后怎么嫁人。這不得不讓錦紅的母親忍讓了下來。事已至此,她能做的就是讓錦紅以后的生活道路能夠一帆風(fēng)順??擅\中的雨季在錦紅的頭頂一直盤旋。下崗、肝炎等等人為、非人為的厄運接踵而至。到了出嫁的年齡,還是母親做主,找了一個老實巴交,憨厚的建筑工人。
小說從整體布局來看,除了錦紅剛得到傘時,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寫之外,接下來的事件,用的只是簡單的敘述。這種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兩種不同性格的沖突。一是兒時的錦紅,簡單快樂,心中充滿陽光,向往美。二是成年后的錦紅,沉默寡言,面色枯萎,心中包裹著無數(shù)酸水。這種巨大的反差,賦予了人物堅韌的品質(zhì)。所以婚后和丈夫,一直保持著無性的婚姻。丈夫也確實老實憨厚,既不打聽錦紅的過去,也不關(guān)心錦紅的內(nèi)心,唯一的要求就是“性”。從而引發(fā)了家暴。錦紅承受著一次次暴力,從不屈服。到這里,錦紅的性格又有了新的色彩??此票砻婺鎭眄樖艿腻\紅,也有頑強倔強、不屈不撓的另一面。也是這一面,讓錦紅這一人物形象,更具有了一種立體感。
錦紅無疑也是善良的。這一點,在錦紅離婚后對母親的照顧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一點錦紅的母親有著深刻的體會。所以在她臨終的時候,對著親友說,以后你們虧待了錦紅,就是做鬼也不放過。知女莫如母,同為女人,錦紅的母親已經(jīng)隱隱約約感覺到了錦紅的心。從這個層面來講,作為“傘”的母親,已經(jīng)失去了傘的作用,甚至這種過甚的保護,已經(jīng)又一次深深傷害了錦紅。這讓母親內(nèi)疚,能讓母親擔(dān)心。到這里,我們不難看出,作為那個年代背景下的女人,最終的保護傘,不是來自外界,而是自身。直接一點,就是童貞。不幸的是,錦紅失去了這把“傘”,即使再多、再好的外界“傘”,也抵消不了那把“傘”。所以才有了錦紅悲慘的命運。
對于受害者來言,“傘”的確重要。那么對于施害者春耕而言,也好不了哪里去。這從春耕單身、修自行車的現(xiàn)狀不難猜測的出。社會是公平的,道德的力量不僅表現(xiàn)在錦紅的集體作弊上,更表現(xiàn)在春耕的集體譴責(zé)上。雖然小說中沒有刻意交代兩人的年齡,但從文中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春耕比錦紅要大。錦紅都離了婚,春耕卻一直單身。故事中,春耕的母親很有能力,結(jié)果春耕卻是以修自行車為生。這種巨大反差,不難體會到,春耕身上背負的道德譴責(zé)也不會少。
當(dāng)生活的課,一堂堂上下來的時候,當(dāng)事人是體會最深的。錦紅拒絕了親友們的提親,因為她要給自己做主。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錦紅在一個下雨的天,跑到春耕的車棚,向他提婚。錦紅的勇氣不是憑空而來,她的決心也不是一時頭腦發(fā)熱。當(dāng)然做這個決定過程很艱難,也許很早就萌發(fā)了這種想法。但真正面臨的時候,她還是踟躕的,猶豫不決的。對在橋下避雨的一段描寫,充分顯示了錦紅的內(nèi)心掙扎。當(dāng)她清醒過來的時候,已經(jīng)在春耕的車棚了。她鼓起勇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而春耕現(xiàn)在也有了心中的對象,倉促間,鬼使神差地拒絕了錦紅。
在一個小說愛好者的群中,有人不理解,為什么錦紅會向春耕求婚。有人說是從一而終的思想在作怪,有人說是斯德哥爾摩效應(yīng),有人說同病相憐。從我個人來看(未必正確),這幾種傾向都有,但都不大。因為我們前面都分析過,錦紅的性格和錦紅的為人。生活讓她變得頑強而又倔強,不會向命運低頭。而另一面是,善良而又感情豐富,不善于表達。這種性格,讓她做出這樣的事情完全符合常理。那么她內(nèi)心深層的渴望,就是得到社會的認可。要想別人認可,首先得從春耕開始。因為春耕用傘奪去了她尊嚴(yán)的另一把“傘”?,F(xiàn)實中,兩個人都背負著來自社會不公的待遇,同病相憐有這種成分在內(nèi)。斯德哥爾摩效應(yīng),錦紅從沒有表現(xiàn)出對春耕的厭惡。從一而終,這種傳統(tǒng)的思維,有,但微乎其微。我們反過來看看錦紅的尊嚴(yán)之傘,她自己是怎么面對的。
錦紅失去童貞之后,立即被母親保護起來。出嫁的女婿是母親相中的,但卻和丈夫過著無性的婚姻。母親勸說的時候,她說誰要嫁,是你逼我嫁。女兒所有的決定都是母親做的主,但唯獨這一件事,她卻做不了主。其次是,母親再去找女婿算賬的路上,經(jīng)過春耕的車棚時,腿就軟了。從這種種跡象來看,錦紅的尊嚴(yán)之傘,已經(jīng)不單單是她個人的尊嚴(yán),更是母女的尊嚴(yán)。女兒為了母親的尊嚴(yán),尊重了母親的決定,嫁。為了自己的尊嚴(yán),拒絕性生活。母親的去世,讓她感覺精神負擔(dān)輕了些,可以考慮自己的幸福生活了。但自身情況,她自己清楚,到底嫁誰,誰最可能給自己幸福。甚至誰,能夠讓她找回自己失去的尊嚴(yán)。我想,這應(yīng)該是一種救贖的心結(jié)吧。為自己,也為春耕。彼此相互救贖。因為這種生活在有色眼鏡下靈魂,太渴望正常的顏色了。
春耕拒絕也在情理之中,因為他和一個寡婦好上了。在一個被歧視目光下生活的靈魂,無疑是孤寂的,寡婦的橄欖枝,讓他感覺自己活的還像個人。當(dāng)然了,春耕也在努力挽回自己的過失。錦紅的母親讓親友揍一頓春耕的時候,眾人下不去手。從這些點滴來看,春耕無疑也是善良的。
錦紅的救贖之路堵塞之后,她徹底心灰意冷。嫁給了一個大自己十幾歲的糖尿病患者。春耕也把保存多年的那把傘,拿出來,捎給了錦紅。然而,這把“傘”無疑是根刺,現(xiàn)實之刺,刺中的可不是錦紅和春耕兩個人了。
蘇童的這篇小說錄入了《百年百篇短篇小說精選》。在香港有另一個版本,是春耕和錦紅喜結(jié)連理,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一個偶然的機會,春耕在房頂發(fā)現(xiàn)了一把生銹的傘架。錦紅面對傘架,內(nèi)心有無限感慨,最終決定修好這把傘。對于這個結(jié)尾,我想應(yīng)該失去了作者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的初衷了吧。
小說雖然來源于生活,卻不是生活。作者創(chuàng)造了小說的人物,卻把握不了讀者閱讀后,重塑的人物形象。這篇隨筆是我重塑錦紅的形象,至于其他讀者怎么重塑,或許就是另一幅模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