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賞析】“作家都有控制人物的欲望”

編輯推薦 【賞析】“作家都有控制人物的欲望” ——與葉彌對話


作者:姜廣平 秀才,1483.21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832發(fā)表時間:2018-01-27 13:51:46
摘要:姜:春節(jié)期間,我們通了個很長的電話,才發(fā)現(xiàn)對方都有鹽城這個地方蹲在身后。鹽城對你的意義何在?或者說,在文學(xué)準備上,鹽城為你提供了什么呢?


   姜廣平(以下簡稱姜):在電話里我們第一次交談,可能雙方都已經(jīng)意識到我們近乎同城。只是你錯把我當作了《十月》的編輯。
   葉彌(以下簡稱葉):是的。你近乎那個《十月》的編輯。
   姜:春節(jié)期間,我們通了個很長的電話,才發(fā)現(xiàn)對方都有鹽城這個地方蹲在身后。鹽城對你的意義何在?或者說,在文學(xué)準備上,鹽城為你提供了什么呢?
   葉:它讓我看到了中國人深重的苦難,也賦于我尊重、理解生命的能力。我從來就不敢輕視看似普通甚至落魄的人們,他們身上的光彩比我們想像的多。這是大蘇北給我的禮物。毫不夸張地說,因為有六歲到十四歲的農(nóng)村生活,才讓我最終走上了文學(xué)道路。
   姜:對于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而言,你出現(xiàn)在文壇顯然比起很多人來是一個遲到者。你在30歲時才開始發(fā)表了第一篇小說。怎么直到這個年齡才開始經(jīng)營文學(xué)呢?
   葉:我三十歲那年在《蘇州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三千字的小說,叫《名廚》。我有一個伯伯叫吳涌根,給林彪燒過飯,別人稱他為“江南廚王”。有一次,我們一起結(jié)伴回?zé)o錫鄉(xiāng)下老家,我仿佛看到了他的內(nèi)心。于是以他為原型寫了這一篇習(xí)作。在這之前,大約十七、八歲的時候,我也做過文學(xué)夢,在報紙上發(fā)表過一篇千字小小說。
   事實上,我從來就沒有真正離開過文學(xué),那怕我不看書、不寫作。文學(xué)一直離我很近,只是我不想面對它。30歲開始經(jīng)營文學(xué)確實晚了一些,但人是無法決定什么時候做什么事的。經(jīng)營文學(xué)前,我結(jié)了婚,有了一個6歲的兒子,早早地做完了一些事。而我對生活的感受也在那時候飽和到一觸即發(fā)。于是,只有文學(xué)能讓我走進一個新天地。
   姜:你的文學(xué)夢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葉:剛開始?;蛘哒f,從來都是開始。
   姜:在決定走上文學(xué)之路的時候,你是怎么想的?那時候,你如何看待文學(xué)?現(xiàn)在,你又如何看待文學(xué)?
   葉:你這句話問得頗悲壯,好像問出家人。
   每個作家看待文學(xué)都是差不多的,既有神圣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我也一樣,從寫作到現(xiàn)在,幾乎沒變過。這個不需要多想,甚至不需要想。就是這樣,“不思量,自難忘?!?br />   姜:說一說你的筆名好嗎?我很想搞懂你為什么要用這樣一個筆名?是不是因為你的原名太過于大眾化了?
   葉:我的本名叫周潔。叫這個名字的人很多。我碰到過幾次,路上有人叫我,回頭一看,是叫別人。96年,我的中篇小說《成長如蛻》托《雨花》雜志的姜利敏先生轉(zhuǎn)給《鐘山》,賈夢瑋看過以后決定發(fā)表,但他和徐兆淮先生都建議我用一個筆名,原因也是我的本名太大眾化。取筆名時我分兩個步驟:一、決定姓葉,因為我媽姓葉。二、翻字典。允許自已隨機翻十次。我記得翻到第五次就看到“彌”這個字,我喜歡這個字。就這么簡單。
   姜:你似乎也不求作品的數(shù)量。寫得從容不迫。以前我講范小青,坐在美麗的蘇州城里,心閑氣定地寫著小說。我覺得這樣的話也可以放在你身上。
   葉:我寫作時并不從容不迫,也不氣定神閑。相反,絕大多數(shù)時候,我總是非常煩燥,坐立不安。這種狀態(tài),影響了我多出作品。因為我不愿意進入這種狀態(tài)。每次我不得不坐下寫作的時候,我總是想:唉,又要寫了。
   我不喜歡讓文學(xué)成為我的終生事業(yè),也不能承受它給我?guī)淼男撵`上的磨擦。
   不能不寫嗎?不能。那就少寫點吧。
   寫好《成長如蛻》后,如果不是賈夢瑋一再催促的話,很可能我就與文學(xué)保持一種疏遠的關(guān)系。當時,也有許多人認為我到此為止了。
   真能結(jié)束,倒是一件好事,不能結(jié)束,那走下去。對于文學(xué),我現(xiàn)在真的認命了。有一次我對林舟說:也許我會找到替代它(文學(xué))的東西。林舟說:你找不到了。要能找到的話,你老早找到了。
   姜:《成長如蛻》中弟弟的形象無疑作為一種典型形象進入了文學(xué)的畫廊,這一文學(xué)形象的浮出水面,也奠定了你在文學(xué)世界里的地位?,F(xiàn)在,論述弟弟的形象意義已經(jīng)不再是我們要做的事了,我現(xiàn)在想問的是,你寫作的當時,怎么會有刻劃這一形象的沖動的?
   葉:《成長如蛻》發(fā)表后,賈夢瑋對我說:你得到了許多贊揚。我在路上看到林舟時,就問他:是不是文壇上實在沒有小說,《成長如蛻》才引人注目。我記得林舟當時推著自行車站在那兒,臉上一片迷茫,不知道怎么回答我。
   今天看來,我還覺得我的問話有道理。對于我來說,《成長如蛻》是一篇簡單的小說,語言也一般,不值得玩味,更像是寫在墻上的一句口號。這句口號意思就是活著多么艱難。弟弟實際上就是我,弟弟活不下去了,其實就是我活不下去了。這也是我的寫作沖動。
   每個作家都有他固定的結(jié)尾模式,這個模式也是作家本人逃不過的宿命。我讓弟弟有了那么一個結(jié)局,弟弟的問題解決了,但我的問題還沒解決,我對生活的迷惑還在。我以為寫完《成長如蛻》以后,我的心理就得到了疏導(dǎo),從此后就會安靜。其實不然,弟弟沒有得到救贖,我也始終承受著他沉重的生活。
   姜:現(xiàn)在,我回頭看這一形象,仍然覺得非常感動。弟弟燭照出我們現(xiàn)實中一些人的庸俗與平庸,譬如,你在小說里也寫道:“我想弟弟所在的西藏,月亮?xí)却藭r此地的月亮更干凈。但我不會為了追求一個干凈的月亮跑到西藏去。這當中有著復(fù)雜的取舍,體現(xiàn)了一個人是否真正的成熟。”這里面存在著一種世俗的關(guān)懷。但對于唯美的東西,我現(xiàn)在也有著一種疑問,為什么那么些唯美的東西在生活中難以存在呢?
   葉:唯美是讓我們做夢的,夢是人類生活中最偉大的東西。若生活中存在唯美,我們就不能做夢了。
   姜:譬如弟弟在大柳莊的經(jīng)歷使他形成了特定的審美取向,但我想,大柳莊其實也就是人們心中的理想的圣地,與人們的期待有著很大的距離。到最后,大柳莊其實也失落了,甚至在當時,大柳莊也就只是一種最表象的東西吸引了弟弟。所以,弟弟最終的所謂報答也就得不到相應(yīng)的回應(yīng)了,不但沒有了神圣的情感,就連唯美的內(nèi)容也全都被抽盡了。讀這篇作品時,我再度被你作品里所飽和而富有力度的審美與哲學(xué)所感染。
   葉:這么復(fù)雜?
   姜:這里面有著玄機。我覺得《明月寺》里這種飽含著某種關(guān)于愛情與生活常識的玄機,更像水樣地漫開在小說文本里,讓人覺得作者是不動聲色但又是有意為之的要讓讀者覺出愛情的存在與生活的深不可測。
   葉:《明月寺》寫了一種逃遁在外的愛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實在俗世里承受的原封不動地帶過來了。在那種安靜的環(huán)境下,痛苦還會被放大。
   姜:《城市里的露珠》里有《成長如蛻》里的余緒。有朋友跟我談起過這篇小說,認為這篇小說多少有點時尚的影響,寫到了中產(chǎn)階級、舞廳、時尚化的東西,認為這一篇小說你背離了你一開始的東西。但我覺得從陸行這個人身上,我覺得你仍然有著某種堅守的東西。
   葉:這篇小說沒什么好談的。那一年我學(xué)開車,認識了幾個女人,我對她們的生活不熟悉。我想,也許我能描繪某種不熟悉的生活。
   姜:這篇小說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你對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抑或是對現(xiàn)實的失望?
   葉:沒有。我寫這篇小說最大的收獲是獲得了一種想像:一個在路上戴面紗的女人,她她有著長長的染成栗色的頭發(fā)。她有一個愛人,永遠在路上行走。我也像不少女人一樣,留過長長的頭發(fā),但我從來沒像她那樣,在路上戴面紗。那種美是唯我獨尊的,是每個女人的夢想。
   姜:對《成長如蛻》作一個界定,我覺得始終是困難的。界定只能揭示出這篇小說的一個方面。對小說的理解,我仍然堅持它是一種混沌結(jié)構(gòu),也是一個混沌體,它可能讓你覺得它講了什么,但它其實只是一種展現(xiàn)與呈示。所以,用術(shù)語講的話,就是所謂的放射型結(jié)構(gòu)?!冻砷L如蛻》所展示的東西無疑是多角度的。當然,界定它是一篇成長小說我覺得也還可以。以弟弟的眼光觀照這個世界,對弟弟的世界觀與成長作出“我”的評價。不知道這樣說是不是可以?
   葉:沒有評價。當然我是想評價的,作家都有控制人物的欲望。但我一面寫著,一面就對弟弟的生活作出了讓步。他的世界觀與成長是社會的,不是我的。
  
   二
   姜:當然,說到成長,我覺得《美哉少年》這個長篇將觸覺伸向了人的更深的內(nèi)心,質(zhì)樸與狡黠,悲憫與仇視,這些都是人性中非常繁復(fù)的一面。但李不安流浪歸來后,學(xué)會了理解與寬容,這同樣也是一種成長吧?
   葉:不是成長。與弟弟一樣,是成熟。成長的內(nèi)容更為豐富,是多面性的。而成熟則是單一的,一個腦子正常的人都會成熟。成熟就是讓你更容易接受別人,也讓別人更容易接受你。我還沒有看到過一個精彩的成長人生。我的所謂的成長小說里,實際上包含著某種墮落。這么說有點偏激。但我同時也認可中庸之道,人是社會性的,我希望人在不損害別人的前提下盡量活好。
   姜:當然,我始終愿意問一問作家,小說何為?我估計,一千個小說家有一千個答案?!冻砷L如蛻》中所展現(xiàn)的人所喪失的絕不僅僅是沉重的軀殼,還有許多純粹、明凈的人性側(cè)面,而面對生命的這樣一種狀態(tài),一個當事者在抵抗著真純的喪失卻又無能為力地疼痛與無奈。想到這一點,我就很想想問,道德的高標是不是小說應(yīng)該弘揚的呢?
   葉:這也是我的疑問。
   姜:《成長如蛻》如果寫的是一種剝離,《美哉少年》則寫了一種尋回,一種回歸。這兩篇小說仿佛正好為你的小說歷程劃了一個圓圈。
   葉:什么圓圈?你千萬別替我畫圓圈。一說圓圈我就想起阿Q的圓圈。
   姜:這兩篇小說的道德話題是非常凝重的。小說如果挑戰(zhàn)道德又將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景呢?在我看來,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其實恰恰就是挑戰(zhàn)道德的。
   葉:當?shù)赖鲁蔀槭`心靈的腐朽的東西時,挑戰(zhàn)道德才有意義。
   姜:這就聯(lián)系到一個唯美的問題了。我同樣覺得很多作品已遠離了審美的東西。這大概是近些年來,小說層出不窮,但卻缺少杰作的原因。
   葉:一篇小說杰作包含兩個方面:小說表面的和內(nèi)在的。表面的包括語言之美和意境之美,這是小說一望而知的魅力。內(nèi)在的是小說對人性各個側(cè)面所作的真相描述,或超越真相作為對人類心靈補償?shù)幕妹枋?。這是小說具有的力量。魅力和力量,這兩個方面是小說的一陰一陽。
   姜:《成長如蛻》里有一聲重重的陳年的嘆息,《城市里的露珠》我覺得是從現(xiàn)在這個角度為一種生長的東西嘆息。人們在這種生長的東西里,非常迷惘,不知所從。
   葉:是啊,我們不能追究一些東西。物化的社會里最脆弱的是心靈,不是我們的作家才氣不夠,而是心靈已承受不起一枝筆帶來的份量。
   姜:這樣我就想到你的小說《現(xiàn)在》。我覺得這是一篇極富哲學(xué)意味的小說,它從時間上,將我們留在了現(xiàn)在,想要回去的路已被堵死。這些被堵死的路,很有可能就是自己壘起的墻,就像主人公全金一樣。
   葉:不是自已壘起的。是他人壘起的,自已想拆而不能。
   姜:你的這兩篇小說我覺得也是能被真正地看作女性小說的?!冬F(xiàn)在》寫的是女性無法走出但終于走出某種心境的小說,《城市的露珠》題目本身非常有意味,是不是要展現(xiàn)這些女性的不合時宜或者與生活格格不入呢?
   葉:她們都是生活中的人,怎么會與生活格格不入呢?她們用各種方式想活得好一些。
   姜:《小女人》寫的是底層女性。你的大部分小說都是在寫弄堂里的底層灰色生活。倒是《城市里的露珠》有點像一次偶然的時尚演練。
   葉:《小女人》也是一樣,盡管她在生活中失去了很多,但她始終努力著。我尊重她展示給我的生活,那不是灰色的,那是充滿生機的。
   我的大部分小說也不是寫弄堂里的底層灰色生活,我的能力還達不到都寫弄堂里的底層生活,灰色的更達不到。
   姜:但這篇小說有某種堅硬與鋒利的東西,譬如你寫到柴麗娟這個人時,講了這樣一句非常精彩的話:現(xiàn)代浪漫的愛情純粹就是體力問題。而這一點,我理解的就是它關(guān)涉到生活的質(zhì)量。生活質(zhì)量不僅僅是人們的某種追求,在這樣的社會形態(tài)下,我覺得它更是一種人文關(guān)懷與一種社會公平。你是不是持這樣的愛情倫理觀與愛情社會觀呢?
   葉:誰會拒絕您這頂高帽子呢?謝謝。
   姜:鳳毛無疑是一個堅定的女性,但天性中似乎又有些猶疑,一種小女人的狐疑與舉棋不定。你曾說過你的寫作是一種在房間里的夢游,這篇小說里有夢游也有鬼魅的影子,是不是想象力放縱的結(jié)果呢?
   葉;再次感謝您。
   姜:說到愛情的社會觀,我覺得這里有更深刻的東西。我嘆服于你的“抓住”。你抓住了生活的本質(zhì)的內(nèi)涵。鳳毛的母親“年青時是個嫻靜的女人,不知不覺地變成一個又犟又愛嘮叨的女人,近年來,更是進了一步,學(xué)會了羞辱自己和咒罵別人。自尊心很強的樣子,卻建立在毀滅自尊心的基礎(chǔ)上。”
   葉:這不是我思考的結(jié)果,這也不是生活是的一個特例。許多女人都是這樣過來的,她們開始像鳳毛一樣忠于生活理想,后來就像鳳毛的母親一樣沮喪。中國的女人很苦,我總是害怕中國的女人會被苦難的生活毀了。女人若毀了,男人還會學(xué)好嗎?

共 11049 字 3 頁 首頁123
轉(zhuǎn)到
【編者按】一篇好的人物訪談,最主要是對他的性格了解,此文以對話形式的采訪,讓我們深入了解一個“新活力”作家葉彌,和她的作品,以及她作品里的人物思想,所散發(fā)的社會本質(zhì),基于對作者的尊重我特意去讀了葉彌的一篇作品《天鵝絨》應(yīng)該說那是一個時代的特征,有關(guān)那個時代的匱乏,精神或者物質(zhì),作家從一個側(cè)面介紹一個人物的悲劇,語言帶有一種散漫,甚至有些荒誕,從而刻畫出一個時代的悲情主義,再來看這篇訪談,看得出作者對采訪本人做了深入細致了解。對她每篇作品的透徹的剖析,和主題思想給與的肯定,這是一篇很成功的訪談,文字嚴謹,思想深邃,欣賞閱讀【編輯:瑩瑩子期】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瑩瑩子期        2018-01-27 13:59:40
  作家筆下的人物其實也是另一個自己的影子,讓其在作品里體現(xiàn)現(xiàn)實以外的另一種生活。問好作者,期待下次精彩!
愛文字,寫文字是我今生戒不掉的癮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