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荷塘月色 >> 短篇 >> 雜文隨筆 >> 【荷塘】原來姹紫嫣紅開遍(隨筆)

編輯推薦 【荷塘】原來姹紫嫣紅開遍(隨筆) ——唐曉玲“蘇州女子三部曲”《輕解羅衣》略論


作者:姜廣平 秀才,1483.21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448發(fā)表時間:2018-08-09 09:34:14
摘要:在這里,蘇州不再是一個無關(guān)緊要的詞,它是此在,也是當下,是背景,也是形象,是小說元素,也是小說情節(jié)的參與者與介入者,書中人物所有的人生行為,都是這座姹紫嫣紅的花園所哺育出的多姿多彩的花朵。他們與蘇州相偎相依,同氣連枝,同聲相應(yīng),共同演繹出豐富多彩的人生大戲。從這個角度看,在大眾文化甚至無厘頭文化浸入我們骨髓的今天,唐曉玲這樣的寫作,可謂是一種高難度的文化挑戰(zhàn)!

蘇州是一座富麗堂皇、蘊籍風流的文化名城,然而,蘇州文化很長時間以來,并未能得到應(yīng)有的尊重。余秋雨先生在《白發(fā)蘇州》里,也曾作這樣的感嘆:“柔婉的言語,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園林,幽深的街道,處處給人以感官上的寧靜和慰藉?,F(xiàn)實生活常常攪得人心志煩亂,那么,蘇州無數(shù)的古跡會讓你熨帖著歷史定一定情懷。有古跡必有題詠,大多是古代文人超邁的感嘆,讀一讀,那種鳥瞰歷史的達觀又能把你心頭的皺折慰撫得平平展展??吹枚嗔?,也便知道,這些文人大多也是到這里休憩來的。他們不想在這兒創(chuàng)建偉業(yè),但在事成事敗之后,卻愿意到這里來走走。蘇州,是中國文化寧謐的后院?!?br />   然而這座中國文化寧謐的后院,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不公平的。這里幽靜的園林、清泠的流水、紅艷的桃花、撩人的蘇州評彈、俏麗的蘇州女子,在寒雨連江、吳儂軟語和吳門煙靄的背景下卻鑄造了一個歷史悠久氣度雍容的大都市,使得蘇州文化綿綿密密意味深長,一直延續(xù)到當今物質(zhì)大潮涌動的新世紀。
   一種文化,如果光是有悠久的歷史,并不足以值得仰慕與認同,蘇州文化的意義在于,在葆有一種特色的江南文化時,又在新的時代賦予了蘇州文化以新的內(nèi)涵與質(zhì)地。當代蘇州,正在一種新的文化起點上,創(chuàng)造著一種新的文化。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新的蘇州文化,在蘇州在文學(xué)上是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的,特別是以范小青、唐曉玲、朱文穎、葉彌等小說名家為代表,她們以其新深細密的創(chuàng)作,構(gòu)筑起蘇州女作家群的小說大觀,形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文化畫卷。在這些名家之中,范小青的蘇味小說,承接陸文夫的小巷文學(xué),寫出了真正屬于蘇州的文化小說。至于唐曉玲的創(chuàng)作,特別是近年不啻是一幅描摹世來推出的“蘇州女子”三部曲,則以另一種面貌出現(xiàn)在文學(xué)的版圖上,唐曉玲似乎想以一種接續(xù)五四前后以周瘦鵑等蘇州老派作家為代表的文學(xué)精神,還原蘇州千年以還的文化生態(tài),再造新時代蘇州文化的女性特點,使蘇州新文化的特點,躍然于紙上,為當代蘇州新文化的形成保存一份鮮活的檔案。
   唐曉玲筆下的蘇州女子天生有著一種吹氣如蘭的柔媚之美,仿佛是從宋版線裝書里飄逸而出的。在《輕解羅衣》中,唐曉玲似乎雄心更壯。這本書,女子愛情的工筆畫,細膩精致的著筆既道出了各個年齡段的人們不同的愛情觀,也繪出了同一年齡層的人們對于愛情的不同態(tài)度。在無奈的感情面前,書中新式、老派的蘇州女子們選擇了各式各樣的活法:備受感情傷害的女主人公葉蓓非常固執(zhí)近乎偏激,要在有婦之夫的楊教授身上尋求到滿足與慰籍,但終因絕望,選擇了與對方同歸于盡;才貌雙全的含笑因得不到所愛之人楚地的真心遠走異國他鄉(xiāng),幾年之后雖家財萬貫、揮金如土,卻只能守著一個貌合神離的婚姻;葉蓓母親從小養(yǎng)尊處優(yōu),心高氣傲的態(tài)度,將自己的丈夫推向了另一個女人的懷抱,結(jié)果弄得自己痛苦不堪而精神失常;至于“云和花兒”的老板婕因經(jīng)歷了一場沒有結(jié)果的愛情,看破紅塵,入了“竹喧庵”,心如止水地做了一名法為“清泉”的尼姑;同是出生名門望族的盛貽芳與楚地的爺爺楚風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但因為時勢,終于分手,多年之后再次相逢,但甜美的笑中難免有酸楚的回憶;莊夢蝶的祖母是一個美了一生,平和了一生的女人,她明凈的笑容里掩藏著太多的秘密。像坊間的流傳那樣,她的愛情比《梁?!犯屓硕笸髧@息……
   整部《輕解羅衣》,如同一座姹紫嫣紅的春日花園,良辰美景同在,賞心樂事俱全,當然也仍然隱藏了一聲“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壁殘垣”的浩嘆!流年似水,起承轉(zhuǎn)合,喜怒哀樂,這人生的悲喜劇,似乎在蘇州這樣一個既有豐厚的文化背景又同為經(jīng)濟繁盛的現(xiàn)代都市里演繹得更為酣暢淋漓。
   余秋雨所向往的“蘇州無數(shù)的古跡會讓你熨帖著歷史定一定情懷”的情景,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蘇州也不再那樣甘愿寧謐地作為一個中國文化的后院?,F(xiàn)實中的蘇州,就像《輕解羅衣》中的蘇州,既有綿延數(shù)千年江南文化的古風余韻,又有著物質(zhì)大潮中的光怪陸離。在這樣的蘇州城里,人們也終于開始“心志煩亂”了。
   人是被欲望所綁縛的。在一個清新的蘇州,人的欲望有著純凈之美,在另一個物質(zhì)化了的蘇州里,人的欲望又不由自主地被裹挾著向前。就像蘇州現(xiàn)在的城市,一體兩翼,人的精神世界也正好對應(yīng)了這三種層面——精神的、肉欲的、精神的和肉欲的。與之相對應(yīng)的,便是現(xiàn)實世界的三種狀況:精神的、物質(zhì)的、精神的和物質(zhì)的。你無法分清這三個世界的高下,也更不能講哪個層面的世界更美好。人,不經(jīng)一番生死涅槃,怎能堪破這其中的三昧?
   這一切,又是多么天衣無縫地契合了“蘇州女子”三部曲的神韻?
   所以,主人公楊教授既有著被欲望所挾持的一面,但也有著想要掙破欲望的苦苦掙扎;既有著對精神世界美麗的向往,也同樣有著這種向往至為難臻的痛苦與悲傷。
   這是一個大問題,同樣也是文學(xué)的大問題。賀紹俊先生在《典雅的通俗文化的言情》一文里,謂《輕解羅衣》“自然不乏這些流行旋律,但它絲毫沒有一點齷齪感,卻是聲聲入耳,讓人心動神移。輕解羅衣,恰是這部小說的姿態(tài),它遠離粗俗、野蠻和魯莽,傳達出一種優(yōu)雅的禮節(jié)和風度。所以我把唐曉玲的‘蘇州女子’三部曲稱為典雅的通俗小說、文化的言情小說”。我覺得這樣定位,顯然是低估了這部長篇的文化意義。
   正如賀紹俊先生所講的,唐曉玲在這部書里,將“蘇州”與“女子”這兩個最基本元素的作用發(fā)揮到了極致。女子自然是情愛的策源地,唐曉玲的筆下的女子,差不多涵蓋了民國以來的所有年代,其愛情的悲喜,也都折射了各個時代的悲歡。你可以在她的女性形象后,看到更多的歷史與時代的感喟與滄桑。她在歷史的大背景下,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一面。而蘇州,或謂之蘇州文化,則直接是從這些女子的外部世界與情感世界折射出來的。她們無論是嫵媚妖嬈的,還是端莊含蓄的,都一個個情感豐富細膩,像水一樣地溫柔滋潤,充分顯示出江南文化背景中的氤氳之氣,至于她們的裝扮,都被作者巧施匠心,穿上蘇州文化的服裝,透著一股蘇州文化的清香。繼而又通過物化的方式把柔和雅致精細富麗的文化品質(zhì)定格在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道具和每一個細節(jié)上,昆曲、蘇劇、評彈、絲綢、刺繡、雕刻,再有回廊園林和黃酒綠茶,都成了蘇州這個獨特世界中的文化符號,承載著蘇州的悠悠歲月與滄桑。小說中具有濃郁蘇州文化氣息的“春船載綺羅”,是主人公經(jīng)營的服裝店,又未嘗不是主人公靈魂的棲息地和盛裝情感的空間?
   《輕解羅衣》最終仍然是一個愛情的悲劇。這樣一來,“春船載綺羅”則又成了楊教授與葉蓓的戀情的舞臺,成了葉蓓歡時的歌舞之地,悲時的舔傷之所。更重要的是,由于服飾文化的介入,這樣的場景,自然又具備了文化的內(nèi)涵。這樣一來,這一文化場景便同樣與愛難拆難分。這也就足可窺見唐曉玲的企圖:展示愛情的悲與喜固然是其所著力的,然而,其著力點也同樣在于文化。這一點,賀紹俊先生可謂獨具眼光,看出了唐曉玲的企圖與努力:“因為唐曉玲心目中的‘蘇州女子’都是純真透明的。這場悲劇帶給我們的不是恐怖,而是凄美,哪怕結(jié)尾的情殺,作者也用一種優(yōu)美的敘述化解了本來的殘忍,讓死去的楊教授和葉蓓‘像一對甜蜜的愛侶’,以這樣一種方式傳達出對現(xiàn)實的不滿,這多少吻合了蘇州文化的柔和糯軟?!?br />   唐曉玲作品在文化上的自覺,于此可以說得到了完全的呈現(xiàn)。正像張恨水、周瘦鵑等老前輩的“鴛鴦蝴蝶派”,可能他們當時都沒有意思識到,他們寫作已經(jīng)具有了文化的意義。那么現(xiàn)在看唐曉玲的創(chuàng)作,是否在生成一種新的文化意義,當然也就不言自明了。
   值得注意的是,唐曉玲在作品里透示出了新蘇州的新的文化努力。在這本書里,新蘇州的信息撲面而來,從作品一開始的全國第一貪落馬,到書中的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無不透露出一個城市和一部作品的濃郁的文化氣息。作者在努力以文化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命運的同時,也著意將新蘇州的新文化氣息透析出來。
   當然,從作家的文學(xué)意識與文化自覺出發(fā),蘇州美人也好,蘇州女子也好,也確實應(yīng)該有作家來展現(xiàn)了。然而,想不到的是,這種文化自覺,并未來自于純粹蘇州人出身的作家筆下,而是來自一個從安徽宣城落戶蘇州的女作家唐曉玲筆下,這讓人很為震驚,也讓人猝然驚醒:唐曉玲來自另一文化大都——安徽宣城!同為文化大省的安徽,自古以來人杰地靈,現(xiàn)今孕育出唐曉玲這樣的作家,是一種偶然,更是一種必然。兩種文化的撞擊與融合,必然在唐曉玲的精神世界里發(fā)生質(zhì)的反應(yīng)。
   因而,唐曉玲在這部大書里的另一個宏大企圖也便不難發(fā)現(xiàn)了,在很多作家將上海、北京、南京、成都、深圳等大都市搬進文學(xué)后,蘇州作家唐曉玲似乎著意將元明之世在馮夢龍等人的白話小說里大紅大紫的蘇州,接續(xù)到當代文學(xué)史中,唐曉玲、范小青等人的創(chuàng)作,讓更多的人省悟過來:蘇州本應(yīng)在當代文學(xué)里有著重要的位置。
   應(yīng)該說,范小青的蘇味小說,突破了陸文夫的小巷文學(xué),使蘇州文學(xué)具備了更為恢弘的文化氣質(zhì)與內(nèi)涵。然而,要看到,“范小青的‘蘇州’,僅僅源于她的想象和經(jīng)驗,所謂‘蘇州’的原型已經(jīng)被一再改寫。對‘蘇州’這個詞語而言,它僅代表了作品里一種語言現(xiàn)實?!瓘谋举|(zhì)上說,范小青看上去絕對不像一個閱世頗深的人,她從不凌駕于這個世界之上,因此她對生活從來沒有那種洞徹秘密后的藐視和不敬,她只是走近日常生活,用自然而平靜的目光打量現(xiàn)實中一切,然后將一個‘物語’的世界說給我們聽,讓我們從中體會世界的真相?!痹诜妒献髌防?,諸如《楊灣故事》、《瑞云》、《梔子花開六瓣頭》,以及其后的《百日陽光》和更其令人矚目的長篇巨制《女同志》,蘇州只作為背景,活躍在前臺的是人性。這樣,蘇州畢竟是模糊了些。而到了唐曉玲筆下,蘇州成了一個重要的符號,五光十色,如一座春日花園般姹紫嫣紅。蘇州甚至也成了唐曉玲書中的一個流動的形象,驅(qū)策著人物在物欲中沉浮,推動著情節(jié)向前發(fā)展,同時也催生著人物形象漸次飽滿。蘇州,一個欲望之城,一個女性之城,甚至一個人性之城,便這樣在唐曉玲的筆下以不同于過去任何一位作家的方式誕生了。
   在這里,蘇州不再是一個無關(guān)緊要的詞,它是此在,也是當下,是背景,也是形象,是小說元素,也是小說情節(jié)的參與者與介入者,書中人物所有的人生行為,都是這座姹紫嫣紅的花園所哺育出的多姿多彩的花朵。他們與蘇州相偎相依,同氣連枝,同聲相應(yīng),共同演繹出豐富多彩的人生大戲。從這個角度看,在大眾文化甚至無厘頭文化浸入我們骨髓的今天,唐曉玲這樣的寫作,可謂是一種高難度的文化挑戰(zhàn)!

共 4194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反復(fù)讀這篇文章的開篇,對作者的觀點反復(fù)琢磨,實在難以茍同。文化是民族之魂,對于一個城市來說,文化是名片,是城市發(fā)展與存在的精神層面的東西,蘇州這座城市同樣如此,那里的幽靜、流水的清冷、紅艷的桃花、撩人的評彈、俏麗的蘇州女子,或吳儂軟語,或吳門煙靄,構(gòu)成的都是一個地方特有文化,還有生活習慣、傳統(tǒng)習俗等。當然這樣的文化也許是一切“外來泊”帶來的,雖然帶有外來地方的特色,有些是當?shù)囟嗄攴e淀而成的,混合而成,久而久之,便有可能形成了“本土”特色。而文化是不斷發(fā)展的,隨著不同的時期發(fā)展與進化,文化精髓的東西會傳承與提升。江南山水如畫,江南女子姣容嫵媚,足以吸引更多的人從四面八方涌向那美麗的地方,這并不影響那里的文化,反而會讓本土文化增色絢麗。進而形成特有的江南文化。簡略幾句,僅是個見。文學(xué)這個東西本來就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但主要的觀點與認識,主流的東西,是要肯定和認可的。這篇文章其實是對反映蘇州文化的唐曉玲《輕解羅衣》評析,寫范小青這些作家寫蘇州,從而有了反映蘇州文化的著作。一個地方的文化,需要一些文學(xué)家們的文字記載,作者對唐曉玲、范小青給予了充分肯定。期待作者更多精彩,荷塘歡迎你。【編輯:言 農(nóng)】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紅葉搖秋風        2018-08-09 10:02:42
  感謝老師賜稿荷塘!問好老師,祝老師在荷塘創(chuàng)作愉快!
2 樓        文友:言農(nóng)        2018-08-09 10:53:05
  作者對唐曉玲作品《輕解羅衣》進行了評析,這些反映蘇州文化的作品,倍受作者關(guān)注,也反映了作者對蘇州文化的重視和關(guān)切。
3 樓        文友:言農(nóng)        2018-08-09 10:59:33
  蘇州是江南好風光,也是文人詩人吟詩作賦的最美地方,很多大家,在那里留下的墨寶,成為一道文化風景。
4 樓        文友:姜廣平        2018-08-09 13:42:33
  這是我的一篇舊稿。也許,如果現(xiàn)在讓我再寫唐曉玲的評論,我會從語言、體式、格局諸方面再進行一次新的梳理與界定。謝謝言農(nóng)先生的高評與高論。
一念淺喜,一念深愛。
共 4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