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隆重皈依土地(散文)

編輯推薦 【柳岸】隆重皈依土地(散文)


作者:生活碎碎念 布衣,463.7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674發(fā)表時間:2019-06-18 16:25:53
摘要:奶奶去世時七十五歲,那年我十二歲。奶奶的去世讓全家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尤其是父親,在那段時間里,他常常自語道:天塌了!父親和爺爺商量奶奶的喪事。父親說:我想過個“全事”,行個“禮”吧。爺爺說:過“全事”太鋪張了,叫個鼓樂,送個埋就可以了。父親沒作聲,后來還是堅持了他的想法。


   奶奶是在后半夜去世的,父親就把奶奶枕頭里蕎麥皮掏出來倒在家門前大路的十字路上,第二天路過看到那堆蕎麥皮的人都知道了我奶奶去世的消息,很快全村人就都知道了。
   奶奶去世時七十五歲,那年我十二歲。奶奶的去世讓全家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尤其是父親,在那段時間里,他常常自語道:天塌了!父親和爺爺商量奶奶的喪事。父親說:我想過個“全事”,行個“禮”吧。爺爺說:過“全事”太鋪張了,叫個鼓樂,送個埋就可以了。父親沒作聲,后來還是堅持了他的想法。
   農村的葬禮我見得多了,“行禮”這事卻是第一次聽說,后來慢慢才知道這是儒家祭禮文化中最大的禮節(jié)也叫“三獻禮”?!叭I禮”分初獻禮、亞獻禮和終獻禮。能舉行“三獻禮”的,不光是要家道殷實、子賢女孝的主家,更為關鍵的是逝者還要有子、孫、重孫三代人,具備了兒祭、孫祭、重孫祭這些條件才能辦“三獻禮”。當然奶奶去世時我們家族已經是四世同堂了,但是按照當時家里的經濟狀況,顯然是不適合過大事的,但父親之所以堅持,甘愿傾其所有辦一次喪事,是完全出于他的一片孝心,感念故去的奶奶,也想給活著的爺爺一個安慰。
  
   二
   按照習俗,在奶奶彌留之際就給她穿戴好了“老衣”,去世后,停放在棺蓋上,臉上覆一張黃紙。在靈前設一簡單香案,擺放上供品,地上放一陶盆,焚燒紙錢、奠酒致祭。到了第二日,就要向眾親戚家報喪,給奶奶的娘家人報喪必須由父親親自前往,按照遺禮,孝子要披麻戴孝步行前往,當然大多數人都是到了親戚家附近時才換上孝衣,到門口時不能進門,要手持喪棍下跪、痛哭,以示哀傷。
   請陰陽先生則是另一件大事,從擇日、開吊、成殮、出喪到下葬甚至連門上對聯的書寫都是陰陽先生完成的,整個喪事進程都在他的主導之下。請誰來,是慎之又慎的事情,也是要看口碑的??倳牭接行┱f法,人埋得好不好,全在陰陽先生,埋不好了就會禍及后人。有的家里老人去世后,家里怪事頻出,諸如莫名其妙地死了牲口或者有人得了怪病久治不愈,就懷疑于死去的人在作怪,怪陰陽沒埋好,就挖出來再埋一次。我家對面的王姓陰陽干這行多年,有人說他手太重,凡他埋過的人,沒有成兇作亂的,但埋人埋得太瓷實,也會影響了后人及整個家庭的興旺,不活泛。唉,這種事,誰說得清呢!
   父親請完他舅家也就是奶奶的娘家人,回家順路請了王陰陽。還請了一位精通廚藝的表嫂來幫廚。
  
   三
   第三日是極為重要的一天,俗稱“三天”,正式開始“吊喪”。早上要在大門外要懸掛“望墓紙”,是陰陽將白紙折疊后用刀具鑿成花格圖案再粘貼成桶狀,掛在三四米高的木桿上,就其名稱而言,也許是它示意死者的靈魂要去的地方。而活人大老遠看見就知道這家在“過事”安葬老人。
   “望墓紙”在風中“嘩嘩”作響,只一會兒功夫上面的紙條就被風吹得漫天飛舞,僅剩下了麻繩掉著一個個竹竿棒成的圓圈在風中搖擺。所有孝子都要身著孝衣,對著望墓紙跪成一片,燒紙焚香,一起痛哭致哀。而接下來的一連幾天里,從早晨起便要在每餐飯前由家里的女人們輪流在“望墓紙”前拋灑飯食,跪哭致哀,我則去把哭著不肯起來的姑媽抓著胳膊使勁地拉起來。
   早飯前后,左居鄰舍、親戚朋友每人手握一筒卷紙陸續(xù)登門吊唁,在靈前“看香”、“點紙”,磕頭之后在院子里找個板凳坐著吃煙喝茶。
   中午時分吊喪結束,吃完了吊喪飯,“家門”(除了至親之外的同性家族)就要坐在一起議事,首先定下主事“總管”的人選,全權代表主家負責所有葬禮期間所有事務。能當“總管”的人絕對要頭腦靈活,能說會道,會組織管理,也一定是非常熟悉安葬禮儀的所有流程的。
   被選定的“總管”當即執(zhí)行權力,安排“執(zhí)事”人員,(也叫執(zhí)客,負責賓客迎送,提壺端盤,安煙倒茶等一切雜務)分配住宿,主要是遠處親戚的住宿問題,誰家燒幾個炕,住老舅家,誰家住小舅家;誰家搬幾張桌子誰家拿幾個板凳,用誰家的盤子誰家的碗,這都是要落到實處的。何時搭坐席篷、鼓樂篷、廚子篷?誰家拿幾個椽棒檁子,誰去借篷布,以及挖坑用的土鑿子誰家有等等。誰來打墓?誰給打墓的送飯?誰來殺豬、誰去買羊、誰家準備幾只公雞等等一系列招待親朋的物事……
   對于“總管”所羅列的一大堆事務,叔伯堂哥們紛紛應承,踴躍承擔。在一個家族里,死人的事就不單單是一家的事而是一個家族的事了,是需要大家?guī)鸵r著的,即使有前嫌,但到了這一刻就沒人計較了,畢竟這是天大的事!
   與此同時,請來的陰陽先生也開始了繁瑣而又有序的工作。首先要做的是推算好喪事成殮、出喪和下葬入土時間,再選擇墓地,定好“字向”(方位),最后,就在堆有一大疊各色紙張的桌前開始畫“符”寫對聯。
   多了“行禮”的環(huán)節(jié),就得請祭奠的禮賓先生,父親沒經歷過這樣的事,不知道去請誰,費了周折,后來想到莊里的老文人照雄,照雄說他可以幫忙寫祭文,但“主官”得請別人,他介紹了橋東的周老先生,請禮賓先生都是非常講究且頗具儀式感的,父親備好禮品,登門拜請。據說禮賓先生應承之前,要詳細了解主家和受祭祀者生前的為人、品行,好在同在一個村,知根知底,周老先生當場應允,還介紹了兩人,其中就有一個莊里的紀昌。就這樣,一共五個人的禮賓班子就搭起來了。
   對于禮賓先生的接待絕對要萬分周到,不能有半點馬虎,這也是最基本的禮節(jié)。父親隔壁的堂哥家專門騰空了一個窯洞,里面支了兩張桌子,平時不允許其他人進去的,再配專人伺候置買筆墨紙硯、端茶倒水,先生們前期的大量工作就是在這里寫祭文。祭文一律用小楷毛筆撰寫在白紙上,撰寫祭文都從右邊豎著書寫,寫完后折疊,整齊地碼放在桌上。禮賓們回來“坐席”吃飯,是要鼓樂在前吹打,孝子在后跪請的,禮賓文芻芻地出來去“坐席”,畢了又如此送回去,吃飯請,睡覺送,請個不停。
  
   四
   三天吊喪、七天埋人,到第七天的時候,這是整個喪葬過程中最繁雜、也是最隆重的一天,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一天。門口鼓樂篷里的吹鼓手吱哇吱哇地試著嗩吶,廚子篷里的廚師開始在忙碌了,燉著羊肉的大鐵鍋里飄著肉香。院子里都是“總管”和“執(zhí)客”們忙碌的身影,而穿白戴孝的子孫們都守在靈堂里,靈堂最里面是奶奶的靈柩,靈柩外掛著紙制屏風,這紙制屏風,是陰陽先生在一疊紙上用鑿刀巧妙打制出精美的圖案,用麻繩懸掛于靈柩前。屏風前方兩邊,各有幾幅對聯,多為痛惜、懷念之辭,也是出自陰陽先生手筆。屏風中間的供桌上,陳設著各種供品,有子孫所獻的豬、女婿所獻的羊、糕點、水果、飯食等物,可謂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供桌之下有一香案,上陳麻油燈、白紙、紙錢、香、奠酒等物共來賓祭奠之用。
   靈堂門口兩側,各種紙制陪葬品羅列兩邊:巨大的靠山亭子,雄偉精致的樓房、栩栩如生的馬、仙鶴,金光閃閃的搖錢樹,形態(tài)各異的童男童女。這些個大件“紙貨”都是兒女外甥敬獻的,上面都貼著敬獻者的名字。還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煙袋、拐杖等等。這些東西一般以蘆葦和竹子作為骨架,外敷彩紙,精心雕畫修飾,無一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大多時間是跪在靈堂前的一側,給來靈前祭拜的客人遞香,遞紙,客人作揖我作揖,客人磕頭我磕頭。
   來客祭奠時,我先雙手遞上點燃的香,來客雙手將香舉過頭頂,深彎腰三鞠躬,然后把香插在香爐上,等客人跪下后,我就遞上紙錢,焚燒完畢,奠酒、瞌頭、作揖,方完成一個祭奠禮。每個人都神情莊重,只是磕頭和作揖的動作各有不同,有人合掌,有人抱拳。有位年齡比我奶奶還大的老人也來跪拜,被“總管”勸住,老人說:死者為大,人家走在我前頭了,應該跪拜的。
   農村人常說,忙得跟吹鼓手一樣,的確這天最忙的就是吹鼓手,鼓樂篷就搭在大門口,只要來了賓客,立即鼓樂響起,哪怕是正在吃喝,也要停下。莊里人來祭奠時,有了一個習慣,大家不會一起來,就像排隊似的一會兒來一個,就是為了讓吹鼓手不停地吹。開席之后,每上一個菜,只要廚師拿菜勺敲一下掛在廚子棚口立柱上的銅鑼,鼓樂篷里就傳出嗚哩哇啦的嗩吶聲。
   對于“總管”來說,招待客人,讓大家吃好是這天的主要任務?!皥?zhí)客”中有專人負責“安席”,八人一桌,按照輩分長幼依次落座,常常會因“上席”座位的特殊而不斷謙讓,始終無人去坐,最后不得不由“執(zhí)客”生拉硬拽,方才滿座開席,流水席從中午一直遲到了晚上?!白庇小熬趴焙汀笆敝f。九魁席,即九碟席,上下左右三行,中間一碟必為豆芽菜,稱為“活菜”,十全席是指在九魁席上,再加一個實心菜的盅子,以補十為意,表示孝子的“實”心待客和把喪事辦得十全十美之意。
   在院子顯眼的地方,靠墻豎著一塊紙牌,叫“門告”。顧名思義,就是立于門外的通知,是向來賓介紹死者的情況,門告有著固定的書寫格式,文學氣息濃厚。第一部分為孝子的痛悼之辭:“不孝男(指我父親)罪孽深重不自殞滅,禍延……”第二部分為我奶奶情況說明,介紹其生辰年月,卒歿日期,享壽幾何等;第三部分為喪事介紹,有向來賓致哀答謝之辭,成斂、出喪和下葬時辰等;最后是所有孝子孝孫們的名字,這部分是極易引起爭議的,有時候出現了漏寫子孫或者寫了不該寫的都會引起糾紛。在這里可以看到極為嚴格的親近與疏遠關系。同族中,死者的家人稱至親,其子女稱為孝子;除此而外,其他們稱“家門”,“家門”中也依據遠近關系分為兩類:五服以內的稱“期服”,五服以外的統(tǒng)稱“功服”。門告,靈牌上所書也要將這三類分開來寫,至親孝子孝孫在前,接下來是期服,功服在后。
   “門告”一般約一百五十字左右,語言凝煉,言辭懇切,字里行間透露著后輩兒孫們對死者深深的悼念和對自己未能充分盡孝的萬般痛悔之情。
  
   五
   “行禮”定于晚上八點開始,開始前將靈堂前面的院中空地鋪上麥秸,兩旁安排桌椅,左面的桌子是給舅舅家、舅爺家的觀禮席位,上面放幾個菜,一瓶酒,幾雙筷子。右面的桌子上,擺著各色肉菜食品等九個盤子,香火、表紙、奠酒、冥票等祭奠的物品。這張桌子是禮賓們的席位。左后角就是鼓樂班子的座位。
   行禮開始了,“官”和禮賓們身著黑色長袍,頭帶黑色禮帽,禮賓們邁著八字步,從禮賓席走出,站成一排,向靈堂門口鞠躬,再回身向“官”鞠躬,每個人臉上表情凝重。
   當禮賓席位上的“官”,扯長嗓子喊道:“奏樂!”吹鼓手們吹起了將軍大坐帳的曲子,吹鼓手們的開場白過后,禮賓用長長的腔調喊道:“行三獻禮!”“三獻禮”就這樣開始了,另一禮賓伸長了脖子喊:“領孝子出喪處?!?br />   于是,在伯父的帶領下,父親、姑媽、姑父,還有我們這些孫子輩的排了幾十人的隊伍,身穿孝衫或孝袍,頭戴孝紗,腳穿白鞋,腰系麻編繩帶,手拄著用白紙纏成的喪棍,從喪房守靈的地方哭著走出來,排成一行,跟著禮賓,繞場一周后跪滿院子。
   主祭從兒子開始,獻魚、獻肉、獻茶,名三獻禮,頂上魚肉茶,轉幾圈后獻于靈前,舉哀(哭),哀止,讀文,禮賓高聲在旁讀祭文,孝子跪在一邊聽,祭文,大意是父母生養(yǎng)自己如何受苦受難,如何辛勞持家,如何含辛茹苦教養(yǎng)后代,如何高風亮節(jié)德馨故里,最后總有一句:“嗚呼哀哉,上飧!”
   祭文分類很多,有朝祖父、陳設文、榮墓文、預告文、遷柩文、正祭文和各類孝子孝孫們的祭文。這些祭文因人而異,針對祭奠者的不同身份將死者生前各個方面的思想、行為進行了不同視覺的文學性刻畫。試想,同族內由近及遠的兄弟、子侄、孫輩人等何止數十類,各種姻親、姨親、表親、甥、婿等親屬又何止數十類,如此一來,這各人的祭文一一呈現,又不可雷同,怎能不將一個人一生的思想、行動、待人、處世乃至其生存的環(huán)境,與周圍人際、社會的關系等一切刻畫得細致入微,面面俱到呢?我們不得不佩服那些“禮賓”們高超的寫作水平與描寫技巧,由他們生成的祭文或四言文或六言文,意義連貫,前后押韻,讀之瑯瑯上口,思之為之動容,堪稱民間文學的佳作。如:
   朝祖文
   “……祖宗墓道之前曰:木則有本,水則有源,斯人與祖,一脈相傳?!裣业欤粗录烙阼亚?,先迎祖于郊原,靈為不昧,來恪來餐……”
   祭祖母文
   “……祖母恩深兮,撫我孫支。時而繞膝兮,喜氣盈眉。時而成杖兮,先后追隨。朝夕相依,寸步難離……詎料一旦,舍我如遺。望之不見,無復含貽。聽之不聞,徒抱凄悲……”
   按照順序是女婿、女兒的祭奠,侄兒、侄女的祭奠,舅父家的祭奠,舅爺家的祭奠。逐人上前,在靈前奠酒,祭文,行叩拜大禮、奏樂。這一程序周而復始,看似簡單,實則極為嚴格。禮賓們依據分工,口中時而念念有詞,時而大聲主持,尤其是他們?yōu)楦魅怂募牢模瑢⒋巳伺c死者生前關系,大小事情,死后悲痛懷念之情描述得字字珠璣,感人至深,聽之令人不免潸然、凄然。凄厲悲觀的嗩吶聲,眾多孝子們的叩拜和痛哭,更是將喪事的悲傷氣氛推向了高潮。

共 6450 字 2 頁 首頁12
轉到
【編者按】這是一篇介紹繼續(xù)葬禮的文字,讓我們了解了一處葬俗,多了對去世之人的哀婉,有何意義?這種贊蘇莊重悲哀的儀式感,或許是我們對生生不息的最好解釋,恭敬而虔誠,生動演繹著孝道,寄托著對死人的虔敬,對生者日子的祝福。作者的奶奶四世同堂,按照葬俗看,也就是“善終”了,在家境并非寬裕的情況下,選定;了“全事”。程序很繁復,停尸,陰陽先生策劃,主事要請遍族人親戚?!叭臁睍r候懸掛“望墓紙”,登門吊唁,選定“總管”,恭請禮賓,路數細瑣。七天入殮,供品陳列,哭泣燃香,鼓樂陣陣,門告明事。其間葬俗精致,可見總管之難?!靶卸Y”,儀式莊重,其哀動天。這里最需要看看是鄉(xiāng)人在葬俗過程中撰寫的那些祭文,綺詞麗文,道盡故者春秋。嗩吶曲也是跟緊了時代,或許就是為了給后人鼓勁,不被哀事弄得撕心裂肺。入土為安,各地大同小異,死者為大,生者不拘輩分年齡,一樣叩禮相遇,顯示了傳統(tǒng)的中華葬俗文化特點。這篇散文,詳細地敘述生動描寫了奶奶的葬禮過程,可以讓人感知一方葬俗文化的深厚。其中,也有傳統(tǒng)的繁文縟節(jié),也有值得我們?yōu)橥稣咚伎嫉臇|西,如孝道文化的繼承,以德化人的儒家風范的學習。生于鄉(xiāng)土,埋在鄉(xiāng)土,一份感恩鄉(xiāng)土的情懷,也是我們這個民族虔敬生死文化的一部分。推薦賞讀,理解葬俗文化,獲得人生孝義之悟。【編輯:懷才抱器】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19-06-18 16:27:13
  推薦賞讀,了解繁復的葬俗文化,獲得孝悌之義。感謝投稿柳岸,希望精彩繼續(xù)。問候作者夏安,謹祝創(chuàng)作豐收。
懷才抱器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