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我的家風)“老人先吃”家道昌 ————敘我親歷的五代良好家風
談到寫家風,莫過于自己寫自家家風真實、精彩。家風是厚德人家的長青樹、家風是積善門第的不枯井、家風是孝義家族的領(lǐng)頭雁?!凹绎L”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崇高風尚、文明作風,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給家中后人樹立的價值準則。是建立在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是每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印,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xiàn)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zhì)、審美格調(diào)和整體氣質(zhì)的家族文化風格。
高祖道宏墓前有副對聯(lián)“道德流芳百世,宏基光照千秋?!钡篮暧兴淖?,其三子繼尊祖培三(又名德三)《譜》曰:“公克繩祖志、公平正直、義重鄉(xiāng)人合縣公舉經(jīng)理筑墩義渡。”《志》載:“光緒壬辰年邑庠生孫玉林、周輔臣、恩貢何錫祺、監(jiān)生汪泮池、趙翰池、趙甫儀、鄭德三、項尊三等起而董理之。”培三一生經(jīng)營筑墩義渡,終身未娶,是其四弟尊祖培重第二子祖父鈺文承嗣。
祖父鈺文的映像在我心目中全無,因為他病逝于那個最饑荒的1962年正月,我出生于同年的8月,所以祖父的一些情行都是在人們家長里短中獲悉。祖父為人公正慷慨,這是族譜中記載的。在鄉(xiāng)里、在陳漢、在蘄州、在洲上、在彭澤八十年代還會有人很親熱地稱其叫“的毛老儒”。祖父精通地理,本地南至義鄉(xiāng),北到座山,鄉(xiāng)下人婚喪嫁娶、蓋房建墻看日子從不收取分文,到了年關(guān)這些人家都會——義鄉(xiāng)人送些毛魚和苦烤、座山人推些石頭和豬漕或撲菜石作為感情,這是聽父親說的。那時家境非常窮,上下的宗親到九姑有事都是先到我家。來了,連忙吩附祖母或母親“趕快燒茶做飯!”誰知一摸米缸——粒米全無。最后不管再怎么樣婆媳們都會東挪西借想方設(shè)法讓客人吃頓飽飯離開。厚道人家之使然也!
記得很早寫過一篇文章曾兩次被《滎陽與鄭氏》報刊登,那就是《父親的孝心》。那是寫父親是怎樣在父親的父親在病危中和臨終前怎樣陪伴和服侍爺爺?shù)?,深得鄰里一致好評與敬佩,這里就不再贅述。此故事素材是毛壩鄉(xiāng)賢儒醫(yī)義門陳先覺表伯對我親自講述的,并說:“你父親算得個孝子!”
人到成家之年,父親的兒子又是怎樣對待父母的呢?記得那時兄弟姐妹多,窮苦的大家庭父母就是渡船,渡大一個自立獨立一個。記得結(jié)婚第二年,大兒子出世不到幾個月。一天為改善生活,我在街上割來斤把肉,妻舍不得吃就留到了第二天早晨才煮。小屋小灶伴小鍋,當妻把煮好的肉用海碗連湯帶肉盛滿要端到隔壁父母房里去時,我看著鍋里所盛的少許肥肉帶湯說:“能不能少盛點,孩子還要喝奶!”妻沒做聲就端去了。不一會,妻空手而回且眼里噙著淚花。我問:“怎么啦?”妻非常委屈說:“吃一只虱子總要留一只腿給他們。你媽竟然說是吃得不要的,不吃。”我非常氣憤:“不吃就端回來呀?我去看看!”跑去一看,二老正吃得歡,我也就沒做聲回來了。后得之詳情:頭天買來的肉我們煮吃了,沒有端給他們,母親夜里在房里罵,我們聽到不好意思,第二天清早去買來的。哎!老人要有老人樣!無憑無據(jù)的猜測,這不就傷了子、媳之心。我相信天下兒女們都是孝順父母的,這樣誤導(dǎo)原本孝敬的兒女也會造就出不孝子孫來了呀!委屈歸委屈,凡事都有澄清時。因為有“讓老人先吃!”的家風潛流,家道定會風生水起,蒸蒸日上,我家就是這樣。
在農(nóng)村,人到中年,是兒、媳們在外爭錢世界,父母、孫輩就是家庭堅強后盾和希望。因帶孫兒孫女,有空做點自耕自種自食田地,你就斷了一切經(jīng)濟來源,是兒、媳們的充足支付家庭才可正常運轉(zhuǎn)。平時家庭零食他們自會手機付款,快遞現(xiàn)提?;丶覄t大包小包的配送合理暖心。晚飯過后,一家人其樂融融圍坐看電視。這回兒媳們定會洗來干凈水果一人一個,或叫兒女送、或自己親自發(fā),第一個總要送到爺爺奶奶、父親母親面前?!八偸峭铝鞯?!”我們總是舍不得吃就推卻“留給你們吃!”或“讓他們先吃!”兒媳們總是說:“有!吃完再去買!”或“讓爺爺奶奶先吃,這是培養(yǎng)他們知感恩、懂禮貌、從小能尊重別人的好習慣。今天給爸這舍不得吃,明天給媽那舍不得吃,后天他們就會形成自私得理所當然了——你們不吃,到那時你們想吃也想吃不到了!”是呀!合理施教,孝道傳家定會興家道旺門庭的。
祖輩、父輩、我輩、兒輩是這樣,孫輩如何?“栽什么樹苖結(jié)什么果,撒什么種子開什么花。”《紅燈記》里唱得不錯,孫兒孫女們活潑可愛、自然懂事、成績優(yōu)秀。在其祖輩言傳,在其父輩身教下應(yīng)證了那句“屋檐水點點滴滴不差分毫”的老話。大孫子鄭甘寧每次吃零食都要問問爺爺奶奶要否!特定時準備爺爺奶奶一份,并且非得要吃掉。大孫女鄭彩云也顯得大方,從來不吃獨食。有次去城里“宿中”參加鄭百年《畫說宿松》首映式,帶上了他倆,飯后桌上有沒有吃完的菜,孫子竟然主動打包留奶奶,此出乎爺爺?shù)囊饬?。有次接他倆放學,在超市買了點零食,孫女竟然回來到處找奶奶分享。小小舉動,見其童心和孝心,更體現(xiàn)其知恩感恩之心。
看:薄積厚得,2019年村“好婆婆”稱號的評定、縣第五批“新鄉(xiāng)賢”和“最美家庭”都落戶我家不就是其見證?沒有一顆仁慈之心,沒有一顆感恩之心,沒有“老人先吃”的良好家風,能有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