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東流飛地印象(散文)
東流這塊“飛地”不是地理概念中的“飛地”,它是一家綜合型文旅創(chuàng)意園,也是池州市最美十佳民宿。園內道路規(guī)劃爽目,草坪青青,綠樹成蔭,各色金魚在地標主樓前長長的水池里荷蓮下暢快的巡游……此時陽光正午,聰明的精靈們多集中在水中荷葉的綠蔭下,擺起了各種創(chuàng)意造型,在一叢叢荷蓮下?lián)u頭擺尾,憨態(tài)可掬,惹得同行的文友小姐妹愛意濃濃,嘖嘖稱奇。
實際上值得稱奇的還是這家文旅創(chuàng)意園的地標主樓建筑,它是一棟古色青磚建起的“凹”字型高有四層、主體兩層的大樓。當我們一行采風人員步下中巴車踏上飛地文旅創(chuàng)意園的土地就被這座有歷史的大樓吸引,大家三三兩兩的舉起手機,尋找最佳角度和最美風景拍下自已最心怡的照片,嘴里還不時自言自語“太優(yōu)美了”。當下就有不少文友建議在此拍張采風合影照,主辦方東流歷史文化研究會、東流鎮(zhèn)文化館的負責人朱泥生先生說有此安排,大家都歡快地聚集在他的照像機前,背景當然是飛地地標“凹”字型大樓,還邀請了這次接待我們的飛地文旅創(chuàng)意園的執(zhí)行總經理胡女士加入合影中。
對這棟飛地地標“凹”字型大樓我并不陌生。我是東流中學八十年代初的畢業(yè)生,在此讀高中時就經常路過泉水塘的這棟“凹”字型古色古香的大樓,有記憶偶而還專門來看過,但院內沒有現(xiàn)在這么整潔清爽。這里當時是東至縣鑄鍋廠,我有一張溪老街的初中同學姜某就在此處待業(yè)上班,不過那次和同鄉(xiāng)同學去的時候沒見過姜某。當時廠里的門衛(wèi)老頭是個改造好的“右派”且對人很熱心,和我們講起了這個地方的前世今生:大樓曾做過東流縣天主教堂,很氣派的,也是最早接識外來文化的窗口。后來于1935年至1956年間,這兒設置過當初的安徽省立東流高級農業(yè)職業(yè)學校,經歷了省立東流中學、省立高級農業(yè)職業(yè)學校、皖南區(qū)東流高級農業(yè)職業(yè)學校、省立初級農業(yè)學校和省立東流農業(yè)學校,直到1956年該校遷至大渡口鎮(zhèn)設立安徽省安慶農業(yè)學校,后又改立為安徽省池州農校。也就是現(xiàn)在的池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前身。1956年后,這兒從沒有空置過,大煉鋼鐵的年代這兒又熱鬧起來,直到創(chuàng)立縣鑄鍋廠,接收安置過不少知識青年,為計劃經濟年代豐富輕工商品做出了積極貢獻。這次來飛地文旅創(chuàng)意園下車時,我就不經意的瞭了一眼當年門衛(wèi)室的大致位置,仿佛那門衛(wèi)老先生還帶著笑意預料到這塊文化之地會落戶今天的飛地文旅創(chuàng)意園一樣。
走進這棟“凹”字型古色古香的大樓,仿佛走進了歷史,又仿佛走進了文化迷宮,關于東流,這里的墻上都有簡歷和說法。應該感謝飛地文旅創(chuàng)意園的張總,也就是今天這位執(zhí)行總經理胡女士的哥哥,他們就是土生土長的東流人,其父輩曾經在東流化肥廠工作過。是經濟改革的大潮將他們兄弟姐妹推向了改革試驗田——深圳,又是深圳這所經濟改革的大學校培養(yǎng)了他們,他們漸漸認識到,沒有文化的經濟行不遠,立不穩(wěn),文化創(chuàng)意是經濟發(fā)展的“魂靈”。在深圳那么多年,看到許多有學識有頭腦有遠見的儒商都離不開文化的圈子,而集合在一起的文化創(chuàng)意又摧生了一個個新產業(yè)、新高地和一批新素養(yǎng)的儒商。提供這樣一個聚集的平臺對一個地方的經濟發(fā)展尤為重要,所以熱愛家鄉(xiāng)的他們又回來了,并有幸接手這塊文化之地。剛剛從外地出差回來的張總陪同我們時解說著?!斑@棟‘凹’字型古色古香的大樓是我們公司的寶貝,歷經近百年的歷史了,當初策劃時我們就認識到了它的無形價值,我們只在古建筑保養(yǎng)上下功夫,保持其原樣原貌和做必要的加固。兩旁兩座積木式的耳房就是為了烘托凝重形成反差視角的?,F(xiàn)在真的效應出來了,許多文化人和商家都是沖著這座文化樓或是聽聞有這樣歷史的文化樓而來的?!睆埧傊钢貥舜髽巧钋榈谋戆住N覀兎戳艘幌麻T庭巴臺上的飛地文旅創(chuàng)意園簡介:2017年,飛地著手對農校舊址保護性修復與重建,以校舍遺址為主體,建東西兩苑。飛地學苑將打造成為集美食、民宿、旅游、書局、展覽、學術研究和文化教育于一體的當代人文生活美學空間。舊校舍外部基本保留完整,在建筑內部進行保護性修復,一樓設餐廳,二樓作民宿。東西兩苑分設餐廳,形態(tài)簡約素樸,風貌與遺址建筑互相和諧。當前飛地學苑一期已經完工并進行試營業(yè),贏來了好評不斷。二期正在施工建設中,增加酒吧、琴房、健身房、藝術寫生等功能,真正打造成西苑“飛地書局”墻上懸掛的“不知魏晉不為過,不到飛地不文章”。
飛地文旅創(chuàng)意園亦稱飛地學苑內部結構與格調深深的吸引著大家,考慮到學苑地標主樓歷史跨度自民國到現(xiàn)代,遺跡部分使用近似民國的風格進行裝點,其他部分則以簡約的現(xiàn)代感加以調和,有“朝向未來”的寓意。保留地標主樓“凹”字型有喻示其文化底蘊深奧之意。特別是一樓飛地學苑有7間餐廳包廂分別是蠶月、林間、農事、桑上、菊籬、泉明、江澳的名字,其中蠶月、林間、農事、桑上的命名與舊時桑蠶農校相呼應;而菊籬、泉明則是暗指千年以外的陶淵明在東流;江澳廳,以“江岸轉折”之意暗合“滄江百折來,及此始東流”,并搜羅當?shù)靥禺a菊花茶、東至云尖、祁門紅茶……匯于一間茶室。茶香繚繞之所,生活意趣更加濃厚。正和我們拉著話的張總又被幾位儒商大賈的到來不得不告辭一會兒再過來。
來飛地學苑只是東流采風濃墨重彩的一筆。上午我們還漫步東流老街,參觀了老街民宿、雕塑、美術和影像等展館,在戲迷俱樂部過了一把戲癮,行走柳堤,感受一下東流建城區(qū)二期項目工程新進展,以及菊江江邊旖旎風光。東流歷史文化研究會安排的采風座談會就在飛地文旅創(chuàng)意園的“菊籬”廳,張總又很熱情的過來參加并表示感謝各位采風作家光臨飛地,定能為“飛地學苑”成長插上騰飛的翅膀。朱泥生會長又將中餐安排在“菊籬”和“桑上”廳,意味著到會的作家拿起多彩的筆書寫底蘊深厚的“菊籬”。朱會長最后在“菊籬”廳發(fā)表熱情洋溢的講話,讓文友們精力和信心倍增,都深深地記住了2021年5月15日精彩而豐腴的“菊籬”采風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