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人生如戲,卻更精彩(作品賞析) ————讀陳彥《主角》有感
前言
商洛飲譽“戲劇之鄉(xiāng)”,獲得茅盾文學獎的《秦腔》和《主角》,皆以商洛為背景,以秦腔為主線,文化沃土可見一斑。秦腔豐盈了作家的素材,作家拓展了秦腔的緯度。
八十年代初,農家小院,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農人一邊干活一邊聽秦腔??h城街頭巷尾,隨處聚有秦腔愛好者,男女老幼,誰都會哼一段。聽老輩講,那時中央和省上領導下基層視察,待客之道不是美味佳肴,而是演戲。行署專員,文化局長一類的官員有事沒事就往劇團跑,聽戲,說戲,現(xiàn)場辦公,人稱劇團“二辦”,即領導們的第二辦公室。陳彥就是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28歲便以優(yōu)秀編劇的身份從鎮(zhèn)安縣劇團調進省城。
《主角》從1976年夏天起筆,到2016年收尾,時間軸線差不多吻合改革開放40年。它不僅是憶秦娥的個人成長歷程,也是中國近四十年時代變遷的縮影。農村包產到戶,人們掙脫地域束縛,下海經商,去沿海務工,甚至邁出國門。外面的世界廣闊精彩,成功的標準更加多元。劇團可謂社會一角,秦腔興衰榮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文藝走勢曲線。
作者類似于游戲程序員,游戲是否精彩玩家最有發(fā)言權,作品能否成為經典,時間和讀者是兩大判官。人物是小說的骨架,語言是小說的血肉,下面以書中幾位主要人物為著眼點略敘淺見。
憶秦娥——《主角》中的主角
主角她,童年在九巖溝叫易招弟,進了縣劇團叫易青娥,到省秦腔劇團用藝名憶秦娥。
九巖溝綿延的大山給了憶招弟生命,也給了她食不裹腹,衣不蔽體的生活,底層不是宿命,只是起點。十一歲的放羊娃逮著機會被舅舅帶進縣劇團,從而吃上商品糧,命運從此轉折。
舅舅是九巖溝唯一端國家飯碗的人,但在劇團除了好鼓藝什么都不是。一場演出事故,賠了同事性命,也葬送了舅舅的前程,波及她成為燒火丫頭?;锓咳辏悄ルy,也是蝶變,悄無聲息中易青娥攢下演員童子功。
機會從來只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老戲放開,秦腔的春天來臨,肯吃苦,基本功扎實的易青娥就像長在山郊荒野的一株山丹丹,閃進了老藝人茍存忠的視野。那個平常的早晨,易青娥在灶門口給毫無防備的茍存忠跪下行了拜師禮,意味著她演員生涯的序幕由此拉開。
大家都說易青娥傻,其實傻和聰明一樣,是天性,也是資源,也許成就她藝術輝煌的正是這種心無旁騖的傻勁。因為傻,不懂得投機,肯下笨功夫。因為傻,不懂得人情世故,不用浪費時間去鉆營取巧。
沒傘的孩子得學會奔跑,憶秦娥的成長歷程,也是一個寒門貴女的奮斗線路圖。但一部七八十萬的長篇,如果沒有曲折坎坷的經歷,沒有起伏跌宕的命運,僅是艱辛的攀登情節(jié)就顯得過于單薄,而她的人生道路是陽光與風雨的交織。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只管努力,成功自有安排。易青娥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是她舅,第二個是胡彩香、米蘭,其次是宋師、茍存忠及另外三位老藝人,再后來是秦八娃、單團長、封導……每一處轉角,偶遇魔鬼,但更多的是天使。
憶秦娥的悲喜不能忽略三個男人,第一個是情竇初開的封瀟瀟,初戀最美,卻如曇花一顯。世事如張愛玲的咒語:你愛的他不愛你,愛你的你不愛他,兩個人彼此相愛,那就注定要分離。封瀟瀟是憶秦娥最美的回憶,而她卻無意成了封瀟瀟的苦酒,讓他痛飲,讓他爛醉,一棵有望長成戲曲名角的苗子為情早折。
她生命里的第二個男人劉紅兵,官二代,帥,油滑世故,以為權力和金錢可以駕馭一切,偏偏易青娥傻得不諳人情世俗,不懂得風花雪月。一個人如若缺少虛榮心,名利就等同垃圾?;ɑü佑幸磺€不好,對心上人卻有一千零一個寵愛。一邊是劉紅兵越是得不到的越想要的執(zhí)著,一邊是易青娥不識抬舉的胡鬧。易青娥是臺上的主角,卻是生活中的低能兒。兩個人的婚姻,不是緣于愛情,而是她別無退路的單選。
那個她不愛的男人,成全了她做母親的愿望,但兒子智障,易青娥的冷漠,摧毀了劉紅兵的人性底線,迷失在風塵,跌出易青娥的生活,還不幸跌斷了雙腿。
憶秦娥的戲藝,劉紅兵的家勢,像兩支超拔利箭,彼此堅硬互不依傍。誰說融不進的圈子不要強融?交際能力過人的劉紅兵不但融進了劇團這個文藝圈,還聚集到二團長的人脈,但始終捂不熱易青娥這塊冷石頭。
她把性視作洪水猛獸,緣于14歲那年差點被伙房師傅強暴的驚恐,還有目睹她舅和胡彩香的“喪眼透頂”,抗拒沒有愛情的肉體,成了婚姻的地雷。功場是她的世界,唱戲和敲鼓于老藝人和胡三元是比吃飯還重要的熱愛,但易青娥整天浸泡在練功場,更多的卻是逃避。
憶秦娥遇到的第三個男人石懷玉,一個才華灼灼的畫家,憶秦娥拒絕過暴發(fā)戶的鈔票,也拒絕過官員的權力,但沒想到刺猬一樣的自己,卻成了石懷玉的獵物。石懷玉是一個優(yōu)秀的獵人,他捕獲的只有她的肉體,他既沒有給她工作上的幫助,也沒有給她生活上的依托。石懷玉像一塊刀削斧砍的石頭,棱角分明,鋒芒犀利,他眼中只有憶秦娥,容不下她那傻兒子。而在憶秦娥心中,兒子就是一切,她愿用生命去守護。孩子失足墜樓,憶秦娥當自己是殺手,石懷玉是遞刀子的人,從此今生只有怨恨。隱居多年的石懷玉舉辦個人畫展,靈魂之作是取名《秦魂》的憶秦娥裸體,憶秦娥怒而毀之,之后,是畫家死給她看……
憶秦娥的才華和苦難不是孤本,李清照、唐琬、潘玉良、陸小曼、張愛玲們,個個顏值超群,聰慧過人,都沒有幸福的家庭,皆命運坎坷多舛。不知是少了柴米油鹽的羈押,才女們有時間和精力專注于筆下錦繡,還是因為才貌過人不屑淪為主婦,葬身生活平凡瑣碎?
如果人生可以改寫,在平常女子相夫教子和鳳凰浴火后的孤芳獨艷中,憶秦娥選擇什么?如果她沒有一個在縣劇團敲鼓的舅,可能一直窩在九巖溝,羊群和年齡增加,她早早嫁給另一個放羊娃,生兒育女,重復娘的生活。人生少些艱辛磨難,沒有名利光環(huán),也少一些傷與痛,她愿意否?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高處卻不勝寒。欲望和煩惱是一對孿生兄弟,早年在低處的易招弟每邁出一步,都算攀登。當憶秦娥贏得“秦腔皇后”的虛名時,即使挪動一小步,都會被外界無限放大,名利成了不請自來的跟屁蟲,她被人群裹攜簇擁著奔跑。
有時一個人可以成就一部戲,一部戲成就一個劇團,一個劇團成就一個劇種。易秦娥是臺上的主角,也是《主角》中的主角。舞美、音樂、導演、劇團領導甚至地方官員都圍著她轉的時候,她成了眾人的核心,關乎戲的成敗,劇團的飯碗,一個地方的榮光,多么幸福又多么煩惱??!聚光燈帶來光環(huán),也意味著自己成了透明體,沒得隱私和自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名演憶秦娥是劇團的印鈔機,也是家人的驕傲和依傍,兒子、父母、姐弟,以及姐夫和舅舅,都需要她的托舉,即使無力支撐,也不能趴下。
作者曾極力表白憶秦娥不是女版的自己,但透過小說撥云見月,憶秦娥身上投射著作者的影子。憶秦娥的瓜,就是她的護身符?不擅心機,漠視對手,避開了針尖對麥芒的互扎,從而有時間和精力精進技藝。據(jù)說陳彥不愛應酬,有人黑評說他孤傲,不近人情,但他我行我素堅持讀書、寫作、練字、健身。如果陳彥像公關先生一樣把時間都奉獻給了酒桌和朋友,何來如此成就?憶秦娥的瓜,何嘗不是陳彥的專?
胡三元——易青娥的肩膀
牛頓說,他看得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普通人沒機會站上巨人的肩膀,但可能會有親人的肩膀愿意將你抬高,最先用肩膀來墊高憶秦娥的是她舅胡三元。
沒有胡三元對放羊丫頭易招弟的引薦,就沒有青年易青娥的成長,成年憶秦娥的輝煌。他是她少年路上的引領者,成年后的鞭策者,風雨路上的支持者。盡管胡三元在他姐眼里是不成器的東西,是同事眼里的刺頭,領導黃主任不待見的屢教不改者,但他卻是易青娥的成功導師,他教易青娥憑本事吃飯,劇團就是演戲的,專業(yè)才是王道。
該書最難寫的人物數(shù)胡三元,但寫得最精彩的也是胡三元。胡三元像一匹野馬,難以馴服,不好駕馭。他愛著有夫之婦胡彩香,專一,用情,包容。他司鼓技藝精湛,恃才自負。對他的評價,既不能站在道德高地鄙視他為流氓敗類,也不能站在藝術的峰巔贊揚他是專業(yè)殉道士。他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愛憎分明,只要戲演得好,敬業(yè),他就尊重,即使米蘭搶了老相好胡彩香的主角,戲唱好了他敲鼓也是豁出命地配合,且不邀功拜虧歉,面對不務專業(yè)的黃主任和排戲走過場的眾同事,他開口就罵“爛竹根”。
重情,講義氣。勾搭了別人的老婆,自知理虧,又不想改正。挨打受傷就不還手,不聲張,只一個忍字。領導一次次開會逼他交待作風問題,他口若懸河檢討幾個小時,卻避重就輕絕不涉及核心,誰都奈何不得。他可以不顧一切,但卻要盡力維護女人的名聲。
擅吹牛,喜出風頭,語言幽默風趣,隨時都能上演一出獨角戲,仿佛這世上沒有他胡三元辦不成的事。本以為制造的道劇大炮會讓自己聲名大震,不料卻在演出時發(fā)生重大事故,把自己送進監(jiān)獄。
胡三元的可愛是愛敲鼓到了癡狂的地步,鼓已融進了他的血肉骨髓,手指所觸,皆是鼓。他敲戲的時候,眼里只有戲,心里只有鼓,完全忽略是非恩怨,絕不會為報復誰,整治誰而把他的戲敲爛在臺子上。胡三元口口聲聲說要靠本事吃飯,憑專業(yè)吃飯,他說得強硬,做得徹底。
胡三元可謂卓越的匠人,但除了敲鼓卻沒別的技能,離開劇團就像魚離開了水,生活沒有著落。此事絕非個案,也不胡三元一個人的悲哀,大公司的核心部門,員工學歷高薪水高,可離開公司就成了什么都不是,有人甚至無法面對失業(yè)的打擊消極自殺。作者如此用心地寫胡三元究竟是呼吁社會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還是暗示人應該多掌握一種技能,多個謀生手段。
年邁的胡三元回到九巖溝,和姐夫一起演皮影戲,這個結局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按說他的精湛鼓藝在城市才有生存空間,但他孤傲自賞,缺少團隊意識,和誰也難長久協(xié)作。一方面展現(xiàn)了故土難離,葉落歸根是鄉(xiāng)愁,另一方面皮影戲作為民間傳統(tǒng)小戲,需要傳承,農村才是它的土壤,農村更需要他。
秦八娃——《主角》的靈魂人物
秦八娃雖然不是《主角》中出現(xiàn)最多,“活得”最長的主人公,卻是書中的靈魂人物,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境界,精神內涵都通過秦八娃投射出來。
相貌不是衡量男人價值的第一標尺,但把才華過人的秦八娃寫得丑陋不堪,卻顯刻薄,讀過賈平凹的《丑石》,明白丑到極致就是美。書中單仰平特別善良,惜才,愛惜名譽,是位受人尊敬的好團長,卻是個跛子,他把功勞、榮譽、出頭露面的機會全都讓給別人,只是默默地站在幕后,真誠地為大家服務,他的善良是彌補身體殘缺的條件嗎?如果他是一個健全的人,會和其他人爭功而失去威信嗎?
遇到憶秦娥前,秦八娃就像一株千年的鐵樹,在蟄伏,在等待,不知喚醒他藝術生命的過客今生能否遇見?誰也不知道。鐵樹不是不開花,只是溫度、濕度、陽光、通風等條件全部適合才開,苛刻的外因像一道難解的多元方程。易青娥不是解題高手,但卻碰巧遇到。
一名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的站長,即使才高八斗聲名大震,但沒有創(chuàng)作靈感時才思就像枯竭的河水,秦八娃委身廚房幫沒有正式工作的老婆磨豆腐,由于做豆腐不專業(yè)不用心,常被老婆批評訓斥,在老婆面前矮了一頭似的。
秦八娃雖然出場次數(shù)少,卻每一次都至關重要,像衣柜里那件價值昂貴的大衣,平時總派不上用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去野外出席重要活動時才適合穿戴,使用頻率不高,卻最能抵御風寒。
那一年,寧州劇團去北山地區(qū)演出,秦八娃自己幾次買票看戲,作為著名編劇,按說遲早有機會得到贈票,自己買票有“書非借不能讀也”的強迫執(zhí)著。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秦八娃當然是內行,連看好幾場,那已不是欣賞,而是品味和鑒賞了。
易青娥是寧州劇團的臉面,朱團長帶著她和導演古存孝去拜訪秦八娃,希望他為寧州劇團創(chuàng)作一部原創(chuàng)戲。秦八娃表揚易青娥:基本功扎實,扮相好。色藝俱佳!這四個字相對于現(xiàn)在慣用的德藝雙馨,頗顯養(yǎng)眼,而又十分客觀,即使演員以后犯了錯,人品有問題,這個評價也不會落下話柄。
易青娥可能是寧州擱不下的!秦八娃的預言讓朱團長如當頭一棒。易青娥這個寧州劇團辛辛苦苦培養(yǎng)出來的人梢子,會讓北山或者省上強行像割韭菜一樣割走,那不是他要的樣子,卻可能是他將面臨的局面,只能加強防范,希望那天不要來得太早太突然。秦八娃遠見性地給易青娥取了藝名“憶秦娥”,當時只是隨口說說,沒想到后來真派上了用場。
秦八娃說憶秦娥是他的精神戀人,這種感情像三毛對賈平凹,柏拉圖式的唯心主義,浪漫,唯美,不關年齡,不拜權力金錢,只是兩個人漫長或短暫的精神交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心靈碰撞。秦八娃貌不驚人,才華補上,這是他的自信。藝術細胞,就像漂浮在空氣中的魚卵,沒有水的時候,看不見摸不著,感知不到它的存在,而一旦遇到足夠的水,就會長出魚苗。憶秦娥就是激活秦八娃藝術細胞的那泓碧水,他的藝術生命再次綻放光彩。劇本需要演員來表達,劇作家的藝術情懷,思想境界都要通過舞臺這個展板完成。劇作家和演員,就是魚和水的關系,憶秦娥需要好劇本,秦八娃需要好演員,他們彼此照亮,彼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