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收獲】我的初中時代(散文)
我的母校坐落在一座小山上,也許是因為環(huán)境優(yōu)美,遠離喧囂,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在全縣屈指可數(shù),名列前茅,有些學生甚至是慕名而來的,包括我。因為我的父親很重視孩子們的教育,所以我舍棄了離家較近的一所中學,來到了這所學校寄宿,其實我們所有的學生也都是寄宿,那一年,我11歲。
學校離家有近14里的路程,我算離家較遠的學生,每個星期,我都是在周六的下午徒步走回家,星期天的下午再走路返回學校,偶爾父親工作不忙的時候會騎自行車來接送我一程。一放學,同學們歸心似箭,奔涌在山路上,那場面浩浩蕩蕩。我們說說笑笑,心情無比輕快,慢慢地,只剩下我一個人了。漫長的路途,我走走停停,一個下午的光陰基本就在腳下流逝。這期間,我并不覺得辛苦與乏味,步行中,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想象,學會了欣賞沿途別人所看不見的風景,四季都在不停更迭著變化。我的家族中并沒有運動員的基因,后來,我在學校之所以能成為長跑冠軍,我想,也許就是緣于這種長期的長途跋涉吧!
有一次,家里農(nóng)活太忙,晚飯吃得太晚,天又下起了小雨,估計在天黑前都無法趕回學校。母親推出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對我說:“你不是剛學會騎自行車嗎?這樣能快點?!蹦菚r的自行車按大小分為24、26、28三種類型,那一輛是屬于大人騎的26型車子,座位到龍頭處有一根橫杠,可以坐人,但也是因為有這根橫杠,對于腳短的小孩來說,騎車時上下就不方便了。
沒辦法,我只有硬著頭皮騎著車笨拙地上路了,右手把著方向盤,左手撐著雨傘,馬路是沙子鋪就的,有的地方被雨水沖得坑坑洼洼,我在風雨中搖晃著前行。當一輛卡車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時,也許是因為緊張,也許是因為卡車帶起的強大風速,我把持不住車子,結(jié)果連人帶車摔倒在污泥中,我爬起來,沒有時間去傷心,盡管淚水就在眼底。我只知道,必須在天黑前趕回學校,不然走夜路就更麻煩了。我頂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趔趔趄趄地,終于在最后一絲光亮淹沒于夜幕前趕回了學校。
我們的宿舍是一排低矮破舊的老屋,也不知道建了有多少年?潮濕、陰冷、昏暗,屋頂蓋著灰黑的瓦片,歷經(jīng)歲月,墻壁被風雨侵蝕的斑剝陸離。狹小的寢室,住著二十多個同學,上下層連鋪,沒有蚊帳,當然也沒有諸如滅蚊片、噴劑之類的東西,我不知道那個年代是沒有蚊子,還是因為睡得太熟感覺不到蚊子的叮咬。窗戶是木格的,玻璃被打碎后,在寒冷的冬天里,我們就用塑料紙或者一些舊報紙把窗戶糊住。夜里,我們枕著北風把窗戶紙吹得嗦嗦作響的聲音入眠,同學們擠在一起的被窩還是比較暖和溫馨的。
記得有一個夜晚,睡夢中的我們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老師站在宿舍門口,焦急得指揮我們趕緊搬出去,原來外面狂風暴雨,我們的宿舍是危房,老師們擔心房屋倒塌。我慌忙地搬著被褥,跟著人流在大雨中奔走,睡眼朦朦的我在黑暗中竟摔了一跤。我們跑進了一個大的會議廳,把被褥鋪在地上休息,困頓年幼的我們,就這樣度過了一個晚上。再后來,我們的宿舍在輾轉(zhuǎn)中搬遷了好幾次。
我們吃的菜,是從家里帶過來的干菜,諸如蘿卜干、咸菜之類的,偶爾也會有臘肉,新鮮蔬菜很少,因為要吃好幾天,怕變質(zhì),每周三可回去補充點菜或洗個澡,我們常常在吃膩了自己的菜后同學之間互換著吃,那熱鬧的情景,終生難忘。米飯則是自己帶米過來,每餐自己下好后放到學校的食堂里統(tǒng)一用鍋爐蒸,這是我們吃到的唯一新鮮的東西,特別是冬天,冷菜用熱飯拌一下,吃到肚子里也能暖暖的。
我們用的水,是山水和池塘里的水。不管喝的、用的都是生冷水,寒冬臘月,冰涼刺骨。因為是黃土山,每次下雨后,水就被沖刷得黃而混濁,我們提前用桶裝好,待沉淀一下再用,桶底,常留下一層厚厚的黃泥。有時候感冒了,就從老師宿舍倒一點開水來吃藥,老師們總是笑吟吟地倒給我,那笑,那熱水,暖洋洋的,都無比珍貴,溫暖著我們貧瘠的歲月。
學校的后山,算是一個難得的樂園與休憩地,爭奇斗艷的花草樹木,千奇百怪的溪流灌叢曾讓我們枯燥的初中生涯變得生動有趣。后山最多的是油茶樹,當茶花開滿枝頭,漫山遍野,綠綠的葉子把茶花襯托得分外亮白,像雪一樣,一簇一簇的。當我們做完了繁重的功課,在陽光燦爛的午后,坐在茶樹下的草地上,談天說地,憧憬著未來的日子,偶爾,也在蜜蜂忙碌穿梭的花間,汲一口花蕊上的蜂蜜,甜甜的。
條件的艱苦對我來說,并不可怕,最讓我恐懼的是病魔的侵襲。我從小體弱多病,天氣稍變未及時添衣或者功課緊張沒按時睡覺,第二天定會發(fā)熱,而山上缺醫(yī)少藥,回家路途遙遠,疾病曾是我三年以來最可怕的敵人。有一天晚自習時,我大概病得很嚴重,同學叫來班主任,老師一摸我的額頭,滾燙滾燙的,怕我吃不消,決定送我回家。老師推來自行車,讓我坐在前面打手電筒,手電微弱的光芒照亮了漆黑的前方,山路崎嶇,我明顯感覺到老師因為上坡而喘息的氣流,那天晚上的感動在我以后的歲月里常常被記起。
不知道是因為90年代初的冬天異常寒冷,還是因為年齡太小禁不起風霜,或是因為御寒的衣物根本不足,我的手經(jīng)常被凍僵,連寫字的筆都握不住。最后,我只得和我的同桌相互配合,我告訴她怎么做題,然后她替我寫作業(yè)。大概是同桌看到我實在是太冷了,就從自己手上脫下一只手套遞給我。同桌給我的是一只左手套,我把它戴在右手上,雖然有些別扭,但手頓時暖和了不少,慢慢地不再僵硬可以握筆寫字了。整個冬天,我都戴著這只手套,掌心被磨出了一個洞我都沒舍得扔。直到現(xiàn)在,我都時常想起這只戴在右手上的左手套,感受著一段真摯的友情所帶給我的溫暖。語文老師有次看到我們冷得瑟瑟發(fā)抖、搓手跺腳的樣子,就在黑板上寫下了“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句話,激勵著我走過嚴冬、走過寒冷、走過艱辛,迎來了生命的春天。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回想起這一切,很遙遠,似乎又近在眼前。偶爾夢中也會出現(xiàn)不停地趕路、焦急地擔心遲到的情景。現(xiàn)在的我,再也不用懼怕寒冬、懼怕疾病、懼怕長長的山路了。如今,我的母校依然在那座山上,破舊的房屋早已拆除,建設(shè)得現(xiàn)代、美麗、大氣,幾乎不見昔日的痕跡。學校里建有學生食堂,每天可以吃到新鮮的飯菜,曾經(jīng)的黃土山路也修成了漂亮的柏油馬路,上下學不是小轎車就是摩托車接送。我不知道,在物質(zhì)富足的今天,為什么人們的幸福感反而下降了,當你經(jīng)歷了喝一杯熱水、吃一頓新鮮的飯菜、戴一雙御寒的手套、有一個安穩(wěn)的處住都是奢侈的時候,你也許就會對今天的生活感到幸福和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