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懷念油燈時光(散文)
昨夜在燈下看書的時候,夜已經很深了。慘白的燈光下,周圍是靜謐的夜色,蟲兒也沒有一個發(fā)聲的,只有窗戶外陣陣的風,吹動窗欞發(fā)出的“哐哐”的聲音。伸懶腰打哈欠的時候,突然想起了年少時挑燈夜戰(zhàn)時的溫馨畫面。
八十年代末的時候,村村之間還沒有通電,晚上照明只有一盞盞的油燈。記憶中的油燈多種多樣,小時記憶中第一種油燈是一個摔壞的碗制成的:往碗中倒一點花生油,再把棉花搓成長條,盤著放入油中,用針把棉條的一頭挑出來露出碗的邊緣,就成了一盞燈。這種燈雖然制法簡單,但是不太好用。放在桌子上的時候需要用東西墊著,才能不歪倒,用的時候不能到處挪動,動一次墊一次,很是麻煩。后來碗做成的油燈逐漸地被煤油燈代替了。煤油燈也是自制的,找一個小的空玻璃瓶子,帶鐵蓋的那種,把鐵蓋子中間鉆一個小孔,然后用薄鐵皮卷一個筒子,正好能從小孔中穿過,然后搓一條長長的棉花條,穿過鐵筒,瓶中倒入煤油就行了。這種自制的煤油燈簡單,用起來也很方便,不易滾落,那是每家每戶的標配。
記憶中小時的我,懵懵懂懂的,好像什么事都不懂似的,就是知道玩,什么打砬子,打皇帝,跳繩,跳方格,捏泥巴,逮螞蚱,捉知了,逮魚摸蝦,捅馬蜂窩,爬到樹上蕩秋千等等,玩得那是一個溜??!就是不知道好好學習,當然不是不學,就是學了,寫了,算了,也背了,然后就完了,不管學的對不對。就這樣渾渾噩噩地從小學一年級到了四年級,成績每次都在及格線左右晃蕩。直到五年級的時候,在我的數學老師的指導下,突然開了竅似的,開始檢查反思自己做的題是對還是錯,怎樣對題目進行分析理解,才發(fā)現以前上學時的錯誤做法,于是感覺時間不夠用了,就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把以前的不扎實的基礎補上來。
白天的時間感覺不夠用,于是晚上來湊。吃完晚飯過后,和小伙伴們玩耍的心思早就沒有了,為了能靜下心來學習,我選擇了村莊上面自家看麥場的小屋,里面堆滿了曬干的麥秸稈和花生秧。為了省事,把被褥也一塊搬了過去,在秸稈上面簡單地整理一下,鋪上墊子,就成了床鋪。我們這里的冬天不是一般的冷,刺骨的北風刮得光禿的樹枝“嗚嗚”響,漫天飛舞的塵土、干枯的樹葉,宛如狂風驟雨般,讓人睜不開眼,望而生畏。蜷縮在小屋里面,在昏黃的如豆般的燈光下,凍得腿腳發(fā)麻,手上的凍瘡清晰可見,腦子飛速轉動,面對書本,啃骨頭般的一點點地汲取里面的東西。靜謐的小屋里只有書寫時的“沙沙”聲,有時會抬頭思索一下,就能看到周圍的漆黑的夜。偶爾燈光中傳來“啪”的細微的聲響,那是燈火中燈花的炸裂聲。每當這時,總會放下書,靜靜地凝視那燈花一會。燈花的形狀如心形,熾熱的亮麗的呈現在眼前,總感覺在寒冷的冬季有一種春意暖陽的感覺。學習累的時候,會出來在小屋的周圍轉一轉。小屋位于村莊的最上方,地勢最高,站在小屋的旁邊就能俯視整個村莊,夜晚的村莊沉浸在漆黑的夜色下,家家戶戶的堂屋門口透漏出幾絲昏黃的燈光,搖曳著,似乎正朦朧著、昏昏欲睡般的。于是休息一會后,再進屋繼續(xù)學習。
進入初中后,離家遠了必須住校,也有了晚自習,同學們也多了,全鎮(zhèn)的尖子生們都來了,于是學習更顯得緊張了,原先在我們的那個學區(qū)始終是第一名的成績也保不住了,為了保住那個第一,也是發(fā)了瘋似的學習(也有老師的鼓勵原因),和我們班里的幾個同學相互比著拼命地學,白天上課時聚精會神地聽講,不會的題目追著老師問,即使追到老師家里也不放過。把課后練習、基礎訓練、老師發(fā)的試卷、從書店買來的復習資料不知道練了多少遍,也總是感覺不夠,于是我們幾個同學商量著晚自習后一塊加班學習。為了學習,咬咬牙花了五元錢買了帶玻璃罩的煤油燈,這種燈存放方便,是我們的最愛。于是每到晚自習結束后,我們幾個會呆在漆黑的教室里,等到查寢的老師走了之后,我們就會點起桌上的煤油燈,在昏暗的燈光下繼續(xù)學習。那個時候,學校停電是很正常的事,于是我們就會八仙過海,準備各種各樣的照明東西,蠟燭,煤油燈,小型的手電筒等等,最多的就是蠟燭和煤油燈,幾乎每人一盞,于是整個教室里充滿了蠟燭、煤油燃燒后的味道,這種味道陪伴了我整個初中的生活,至今一聞到蠟燭和煤油的味道時,總會想到初中生活的夜晚,那挑燈夜戰(zhàn)的情景。清楚地記得我的一個同學那一天早早地醒來,以為到了清晨五點來鐘了,于是爬起來竄進教室點燈學習,結果學了很長時間,天還是沒有亮,實在熬不過去了,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早來的同學把他喊醒他才發(fā)覺他是夜里十二點來鐘就起來了學習了!(現在的孩子們可能沒有這樣拼命學習的,他們的生活太無憂了!)
青蔥歲月早已過去,倏忽間三十多年已過去!
現在雖然不用點油燈熬夜了,但是那段鼓動風帆,一往直前的那種精神卻始終在心中縈繞!青春的那種激昂那種不服輸的精神始終存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