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煙火】學校記憶(散文)

編輯推薦 【曉荷.煙火】學校記憶(散文)


作者:淺草閑陽 秀才,1544.1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7741發(fā)表時間:2023-04-23 14:42:03

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回母校原錢糧湖農場第一中學任教,雖然走上人生嶄新的崗位,但對于我來說,卻是再熟悉不過的環(huán)境。報到踏進校門那一瞬,關不住的心事紛至沓來。
   最懷念那一片山。
   農場一中,座落在君山區(qū)錢糧湖鎮(zhèn)東北湖魚場西南邊角。剛進初中那段,這里還是一片黃土山,曾經滿山梨樹,梨樹下是防空洞,防空洞里黑幽幽的,很少有人進去。梨花開時的漫山潔白與馨香,壯著膽子躲進防空洞里烤紅薯,是我們這些男生課后最大的樂趣。想一想,就會令人無比神往。那一片平地上凸出的小山,才氣、靈氣、人氣,盡聚其上,亙古而來,頗有一點笑傲群芳的味道;那一片梨香下寂寞的幽洞,驚奇、驚險、驚嘆,蟄伏其中,穿腸而過,更有一些八面埋伏的意境。
   后來,梨樹沒了。接著,防空洞沒了。再后來,土山也幾乎沒了。環(huán)繞最后一方小山尖的是一幢幢嶄新的教學樓,一排排簇新的學生宿舍,以及歡聲笑語的師生們。山左邊,整整齊齊立著兩排紅磚瓦房,典型的農場特色,這是初中部和學生宿舍區(qū)。山右邊,也是整整齊齊兩排紅磚瓦房,不同的是,比左邊更新,是教師宿舍區(qū)。僅剩的小山包上則一覽群屋小的聳立著一座樓房,這就是高中部。每次放學鈴一響高中生們便蜂擁而下,教師們則大多從山這邊往那邊翻,很有點上山下鄉(xiāng)的畫面感。
   如今再回母校,已經完全看不出曾經那片山的影子。至于梨樹,至于防空洞,至于教師從山左翻向山右時踩出來的小路更早已被混凝土硬化,隨梨花謝去。我特意沒去考證那片黃土山的來歷,也刻意沒去察閱農場一中成立的具體年代,朦朧往往產生最大的魅力。這樣,母校會在心中更神秘,更神奇,更神采。為她,我愿當一回傻子。
   最惦念那一群人。
   在我中學時代,母校,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初中高中合辦,是錢糧湖農場名副其實的最高學府。雖非大學,卻是承載了農場人最高教育期待的學校??梢哉f,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圍墾農場后,幾乎所有的農場精英學子都是從這里起步。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農場一中更是乘改革開放之春風,在時任農場黨委書記的大力支持下,以優(yōu)厚的待遇全方位引進人才,從各地調來一大批年富力強的骨干教師,教研氛圍與教學質量因此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母校一時聲名鵲起。
   最輝煌的一次是在1987年那次高考。那一年,母校一大批學生考上了重點本科,數量之多,空前絕后。這些重本全部都是現在的“985”學校。更讓人刮目相看的是,我們的一位學姐,當時學校公認的大才女,取得了全省文科第二名的好成績,錢糧湖一中一時驚艷湖南,直到如今,依然為無數農場人津津樂道。如今,那一批外來人才早已老去,有的甚至離開人世;那一批學兄學姐也早已功成名就,有的甚至大放異彩。但無論怎樣,他們創(chuàng)造了農場應試教育的一個記錄。這個高度,直到如今,依然讓后來者仰視。
   最牽念那一個班。
   作為學弟的我,初中時代就在這里就讀。雖然隔壁華容縣有幾所中學相當不錯,偶爾一些有門路的學生也會轉校去那里就讀,但總的來講并不多。初中三年,我所在的53班盡管被稱為高干班,當時班上一大半學生都來自當時農場一些主要領導或重要部門領導家里,但自始至終沒有一人轉學。也沒有一個人給同學留下官二代的印象,反倒我這個農家子弟隔三差五的會捉弄一下其中的某個人?,F在想起來,在我心里,所有的同學都是那么的友好、善良、純樸。
   所以,我一直以為,官二代也好,富二代也罷,與家庭出身并無直接關系。當整個社會沒有這種觀念時,再大的官,也慣不出官二代;再大的款,也寵不出款二代。所謂的這“代”那“代”,其實不過是社會奢華與浮躁的影子。
   那個年代的學生真是單純,男生女生幾乎都不怎么說話。偶有說話者,男生一定會被人笑得面紅耳赤,女生更是羞得無地自容。這極大的方便了班主任,為了避免上課時交頭接耳,排座位先一律是男生和女生同桌,剩余的男生或女生,逢雙則坐每排最前面,在老師的“虎視眈眈”下不得不規(guī)規(guī)矩矩;逢單則坐每排最后面,形單影只不得不一門心思聽課。初中三年,這種富有時代特色的排座法一直延續(xù)著。而男生女生比肩而坐,彼此旁若無人的狀態(tài)也一直延續(xù)著。以致于,臨近中考畢業(yè)時,班主任不得不發(fā)表一次著名的講話,鼓勵男女生要多交流,并明確要求畢業(yè)班會上,男生女生必須說話。班主任反復強調的原因,我依稀記得。就是畢業(yè)后,同學們各奔東西,再要講上一句,大抵也沒多少機會了。放到現在,這講話,估計評得上史上最經典的中考動員。
   班主任沒說錯,同班的男生女生真的很少有再說上一句話的。一方面,當時高中并沒普及,部分沒考上高中的同學自然慢慢消逝在視野外;另一方面,順利升上高中的同學即便絕大部分仍然在農場一中就讀,卻由于分班的原因,很少出現從前同學再次大量同班的情況。再加上高二時,又面臨一次文理分科,能夠真正一直同班的同學就很少了,而一直能同上班的異性同學就更少了。記憶中,只有一個女生,很罕見的與我做了六年同班同學。這也是整個學生時代,與我同班時間最長的同學。如今,她也是我還聯系得上的唯一初中女同學。
   每每想起這事,就覺得,單純真好。那些物質匱乏的年代,那些娛樂缺乏的年代,那些交流貧乏的年代,因為單純,留在我心底的全是金子般富足。
   最掛念那一些事。
   緊接著高中,我們這些從初中部升上來的新生,自然依舊在農場一中讀書。只不過上課的教室從初中部轉到了高中部,教室從平地上的平房轉到了旁邊山頭上的樓房里。從前的梨樹雖然沒了,從前的土山雖然平了,但最中心的那一小塊山頭還在,因為山尖上建了一個水塔。高中部教學樓就建在那塊曾經的山頭上。新生當然不僅僅我們這些農場一中初中部的學生,更多的是來自農場其他初中學校的學生。比較下來,雖然同為新生,我們卻很有點老大哥的優(yōu)越感。特別是進入校門前,由平地走上山頭,雖然其實只是矮得不能再矮的一塊高地,那種拾級而上的感覺,依然讓我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高中部的教師大都認識,有些初中還教過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政治的一位女老師。初三時,剛剛大學畢業(yè)的她就教我們政治,感覺比我們也大不了多少,很美麗,也很親切。初三中考前,一次黑沉沉天色下,瓢潑大雨中,一個驚天炸雷嚇得正在黑板上板書的她轉過身來,朝著講臺下滿屋的學生直吐舌頭。雖然很滑稽,雖然很反串,但同學們卻越發(fā)喜歡這位老師。喜歡她的講課,喜歡她的美麗,喜歡她如我們一樣的天真。
   我尤記得,因為自己課堂上實在過于“活潑”,便遭到了這位教師的特別“照顧”。每逢政治課,便會被她習慣性叫起來背誦上節(jié)課的知識,倘若背不出,便會被罰站。雖然那個年代的課堂里,男生被罰站司空見慣。但畢竟高中了,再被罰站終究有些丟臉面,所以,課前我總是努力的先背下來。久而久之,感覺自己的記性居然進步了好多。直到高二分科,選擇文科的我,才依依惜別了這份特別的“關照”。再次與這位教師打交道,已是多年以后,我們之間已不再是師生關系,而是同事。十分意外的是,老師居然還未成家。她是公主般的女孩,被萬千寵愛,就在我剛入大學時,正被一個帥氣的男教師瘋狂的追求著。再后來,我調離母校,她依然孤零零一個人。如今,即便同學聚會,我也不再打聽她的近況?;蛟S,是害怕失望;又或許,是希望她生活在自己睱想中的幸福里。
   她姓葉,是我最尊敬的老師。
   最思念那一群友。
   雖然并不熱衷交際,雖然并非善于交流,雖然并無刻意交往,但高中三年,我依然結下了一群死黨。他們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友誼,還有各種各樣的能力與溫暖。
   因為并不住宿,加之家里距校較遠,大約四十分鐘的步行路程,每天往返兩個來回。所以,大部分課后時間都折騰在路上,做著苦行僧。自然,很少去操場上鍛煉。有一次,和一個死黨一同回家,經過他家時,他硬拽著我打羽毛球。卻不過面子,只好同意。一進球場,我菜鳥的本來面目一下子暴露。在我們那個年代,男生不會玩幾樣球的情況很少,因為有大把的時間去鍛煉,這和時下的孩子們整天疲于學業(yè)完全不同。一陣驚詫之后,死黨即命令我每天必須陪他練球半小時。這個命令,他一直堅持到我們高中畢業(yè)。我所有的體育興趣就這樣被他開發(fā)出來,他姓任。
   都說學習枯躁無味,我一點也不覺得。也許令人難以置信,就在臨高考最緊張的時候,我都有過逃課的記錄。但逃課并不是逃學,每每對課堂有所厭倦時,我會和最要好的一個死黨拿著課本,偷偷溜出教室,躲到山上水塔后,邊聊天邊背書。聊中榜也聊落榜,聊今天也聊明天,聊老師也聊學生……最最難挨的時刻,就這樣被兩個略略浮飄的逃課男生聊成了快樂的時光。上帝實在垂青友誼,后來,我們同一年考到省城長沙。再后來,他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這個最要好的死黨,姓徐。
   朋友,亦師亦友;朋友,亦親亦友。這就是我對“朋友”兩個字最自私最執(zhí)拗的理解。
   最叨念那一份情。
   一直感謝中學時期的單純,一直感激如我一樣的同學們的單純,一直感恩母校無處不在的單純,它們積淀了我不慕奢華的習慣,為自己后來舉目無親的到君山工作,雖然平淡卻順利安康的成家立業(yè)做了很好的鋪墊。很少有人察覺,青春從來不會消失,它始終若隱若現的飄蕩在你逐漸老去的每一個日子里。
   多年后,當我以區(qū)政協常委的身份參與區(qū)政協常委會討論錢糧湖一中搬遷及籌建岳陽市十六中議題時,盡管知道這是一件大好事,盡管全程贊同并慷慨建言,我的心,卻依然悄悄刺痛了好久。
   母校先后有過三個名字:錢糧湖農場第一中學、君山區(qū)第一中學、岳陽市第十六中學。每一個名稱都見證了一段歷史,每一段歷史都跳躍著一段青春,每一段青春都記錄下一些故事。這些故事的主人開花結果,讓母校的芬芳飄往世界各地。如今,縱然農場不再,它的精神常在;縱然校名不再,它的校訓常在;縱然昨天不再,它的記憶常在。
  

共 3913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作者這篇散文從大到小的視角逐層遞進,會議講敘了自己中學時代的一些感人記憶。學校的面貌,學習的氛圍,老師的印象,同學的記憶,所有的一切都深刻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在作者那個時代,信息還很封閉,物質也不豐沛,人們的思想也不是非常開放。但是,老師的教學卻是嚴格認真的,同學之間的交往也是簡單單純的。因為老師的嚴格,促使“我”的學習由被動變成主動。因為同學的帶動,讓“我”逐漸喜歡上許多原本不喜歡的事情。就是在那個時代,“我們”學校的高考考試成績至今看上去依然可以無比自豪驕傲。一個學校,一群老師,一幫同學,一些學習生活的往事,見證了那個屬于“我們”的青春時代,也留下永遠不老的美好記憶。感謝老師佳作分享,推薦賞閱。【曉荷編輯:蕭墾】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蕭墾        2023-04-23 14:44:33
  中學時代是每個人最難忘懷的青春記憶,看了老師的真情分享,讓小編我很有共鳴。學習欣賞老師精彩佳作,創(chuàng)作愉快。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