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齊魯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齊魯】橫涂豎抺千千幅 墨點無多淚點多(散文)

編輯推薦 【齊魯】橫涂豎抺千千幅 墨點無多淚點多(散文)


作者:周游四海 童生,692.0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099發(fā)表時間:2024-01-31 13:42:16


   橫涂豎抺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
   ——八大山人紀念館游記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譜區(qū)的梅湖景勝地的八大山人紀念館,是中國首座古代畫家紀念館,成立于1959年,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2011年開始免費對外開放。
   該館占地約39畝,四面環(huán)水,形似“八大”筆下游魚;與西南梅湖渾然一體,水陸相生,宛若“太極”天成;東面有碧溪環(huán)繞,又仿佛“八大”遺墨,輾轉(zhuǎn)反側(cè),潺潺不絕;館內(nèi)布局一園一樓一中心,品字形而立,風格迥異;南面為“青云譜”道院、北面為八大山人真跡館、西面為八大山人研究中心為仿古建筑,古色古香,規(guī)模惟美。
   癸卯暮秋,氣候宜人,天高地厚,我徜徉其中,仿佛是一場古今對話的“穿越之旅”。落葉知秋,紛至沓來,眼前美景,恍如世外桃源。
   八大山人是江西、乃至全國,全世界的一顆璀璨奪目的藝術(shù)名片。明、清之際八大山人能別開生面,獨樹一幟于西江,被畫坊推為革新巨擘。其藝術(shù)博彩眾美,展覽共分“儒墨兼宗道”“泉壑窅無人”“渾天斧鑿痕”“吸盡西江來”,皆摘自八大山人題畫詩。
   展示八大山人人物肖像及書法,以松、蓮、鷹、鹿為代表的花鳥畫。如壽鹿圖。此畫中鹿四足未定,回首翹望,目光警覺,姿態(tài)優(yōu)美又傳出緊張情緒,讓人想起八大山人慘遭國破家亡,避難途中的真實寫照,是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鹿的形態(tài)以深淺不同的墨染出,墨色潤澤,展現(xiàn)了八大山人卓越而臻于平淡天真的繪畫功力。
   渾厚華滋的山水畫,表達藝術(shù)所追求“自脫天地牢籠之手歸于自然”的寫意之美。而他的山水畫,結(jié)構(gòu)嚴謹而空靈,處處以虛帶實,筆筆意氣相接,繼承了黃公望、董其昌山水的清凈、孤高,追求單純、樸實、荒寒和簡括的意趣。漸進式向觀眾揭開八大山人家學、儒釋道思想,以同時代的角度對話、解讀八大山人藝術(shù)的真諦,領(lǐng)略八大山人的書畫藝術(shù)。
   八大作為中國寫意畫大師,十六藏品散落在各大博物館、美術(shù)館?!对佻F(xiàn)妙筆繁華——八大山人書畫精選展》集八大山人作品之精髓,以藏館文物取真跡之原貌,可謂惟妙惟肖。啟功先生謂之:“下真跡一等”。八大山人紀念館匾額,為當代國學大師、書畫名家、文學家范曾題寫。
   八大山人生不逢時、顛沛流離,一生坎坷。1626年(明天啟六年)生于江西南昌,居王府,譜名朱統(tǒng)鐢,姓朱名耷。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寧獻王朱權(quán)的九世孫,屬弋陽王一支。八大自幼聰明,性情孤介,耳濡目染,八歲即能作詩,開始涉獵書法、繪畫、篆刻。十一歲能作青山綠水,少時能懸腕寫米家小楷。1642年(崇禎十五年),時年十七歲,棄爵位以民籍身份獲科考資格。十八歲獲“諸生”銜,取庠名“耷”。
   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十九歲時逢“甲申之變”,統(tǒng)治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土崩瓦解,導致明、清政權(quán)更替,帶給八大山人無盡的痛苦,也為他開啟了藝術(shù)之門。因國破家亡而激情不滅,因萬念俱灰而心無雜念,因遁入空門而自由自在,這些看似偶然的變化,卻是造就八大山人藝術(shù)的必要條件。輔以家學的引導、天賦的靈感、執(zhí)著的追求,豐富了藝術(shù)閱歷,八大山人存世最早的作品《傳綮寫生冊》,及“個山”“驢”等款識作品,均創(chuàng)作于這一時期。
   年近六旬“慨然蓄發(fā)謀妻子”,大隱于南昌城內(nèi)繩金塔下市井之間,天命之年,放棄出家時所有名號,只用“八大山人”號進行創(chuàng)作,生活依然清苦,藝術(shù)日臻完美,絕世佳作多問世,最終登上人類藝術(shù)的巔峰。
   1705年,(清康熙四十四年),時年八十歲,八月因大風感染風寒,呼吸困難,渾身無力,秋冬之間卒于南昌寤歌草堂。八大山人走完了跌宕起伏、可歌可泣的一生。
   八大山人藝術(shù)令后人高山仰止的原因在于,其藝術(shù)風格體現(xiàn)了儒、釋、道思想精髓;其藝術(shù)創(chuàng)作踐行了“意境審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書畫同源”等中國書畫之根本規(guī)律與方法,筆墨運用之妙前所未有,意境格調(diào)之高后人望塵莫及。其后歷代大師如吳昌碩、張大千、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等,莫不對其推崇備至而心追手摹,“影響所及三百年來領(lǐng)袖群倫”。八大托身佛門數(shù)十年,曾經(jīng)“豎拂稱宗師”,也曾“穿過曹洞臨濟有,穿過臨濟曹洞有,羸羸然若喪家之犬”。最后,慨然還俗,可見,八大山人于佛門并無留戀,于禪學受益匪淺,他的詩、書、畫、印無不滲透濃濃禪意。
   八大一生居住的地方,在故鄉(xiāng)南昌的有少青年時期的“弋陽府邸”,中年和晚年生活過的“青云譜”、“北蘭寺”、“寤歌草堂”等處;在鄰鄉(xiāng)的有新建“洪崖”,外縣的有奉新“耕香院”、進賢“介岡”、永豐“睦岡”、貴溪“河潭”、宜豐“陶潛舊居”、臨川“寶應(yīng)寺”、廬山“開先寺”等處。此外,“北蘭寺”還有跡可尋。所有這些,現(xiàn)在大都只有遺址沒有遺跡,但惟一保留至今較為完整的是南昌近郊的青云譜。
   清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六十六歲的八大山人去贛北湖口、彭澤,達九江上廬山;贛南曾至于都、寧都以至更南的崇義、大庚;贛西北及南昌鄰縣,是他長期隱居區(qū)域;而贛東則至廣信府(上饒市)、貴溪、弋陽等縣,有的地方并有游記詩流傳至今。
   在省外,東達江、浙、淮、揚、吳會,西登鄂北大別山而至漢陽,北上洛陽而至黃河邊;八大山人遍游了長江中下游,以至黃河以南一些名山大川、古城勝地,他畫了《長江萬里圖》,臨摹了《禹王碑》。石濤信中稱贊八大山人:“聞先生花甲七十四、五,登山如飛?!?br />   八大約到七十五歲時才在南昌定居下來,并在城東新構(gòu)一所“寤歌草堂”,這雖是一棟簡陋的房屋,然總算是自己有一所安身之處。當時,葉丹居章江,有《過八大山人》詩云:“一室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藏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老,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yè)在,零落種瓜人”。
   八大山人之道士身份,史料記載不詳、學者觀點不一,然而,八大山人“寫意”、“減筆”、“通變”的藝術(shù)特點和創(chuàng)作手法,正是道教最高境界“虛”、“空”、“無”在繪畫藝術(shù)中的貼切表現(xiàn)。
   八大以特殊之人,事特殊之境,血淚生涯,一生寄情丹青,創(chuàng)作取法自然,筆墨簡練,大氣磅礴,獨具匠心,造就了高曠縱橫的風格。無怪后于山人的鄭燮感嘆曰:“橫涂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br />   我慢慢走出“斗姥閣”大門,穿過跌宕錯落的仿古建筑群,庭院深深,綠茵匝地,林蔭蔽天。道旁有冠蓋交覆的丹桂,轉(zhuǎn)過幽幽小徑,左右兩棵古樟,十許步,驀然側(cè)立著八大山人全身銅像:著明裝漢服,慈眉善目,兩手抱臂,臂彎一頂斗笠,腳踩布履,凝神遠方,顯露憂郁的表情透著一絲寧靜。八大山人獨步于中國書畫的歷史長廊,因不幸而幸。
   三百多年后的暮秋,邂逅山人紀念館,與八大不期而遇,然而已是穿破時空,不再空山冷寂,亦沒了晨鐘暮鼓。
   八大山人紀念館的眷念,使我沿著路標,經(jīng)“萬歷”古井、過八大山人書畫碑廊,踟躕墓前,流連園內(nèi)。園中曲徑幽轉(zhuǎn),古樹愔愔,仿佛看見八大山人一襲長袖寬袍,一張清癯的臉,略顯孤傲的神情,攜一頂斗笠,穿一雙芒鞋,漸行漸遠,消失在蒙蒙煙雨里。

共 2793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通過百度我們知道:八大(朱耷)生于1626年,卒約1705年,原名朱統(tǒng)字刃庵,號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八大山人紀念館位于江西南昌青云譜區(qū)青云譜路259號,該館是中國第一座古代畫家紀念館。館內(nèi)收藏有八大山人四十余幅真跡,還藏有石濤、鄭板橋、齊白石等畫家的作品。2006年該館被評為: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通過周游四海老師的這篇《橫涂豎抺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游記,讓我們對八大山人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讓我們感知到了八大作品的獨特風格,以及其畫作在中國藝術(shù)史上占有的歷史地位。我們知道:每個人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包括文學創(chuàng)作,都與作者本人的人生經(jīng)歷,和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作為明遺民的八大,飽受國破家亡的恥辱和無助,其畫作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參觀八大山人紀念館,不僅讓我們從中了解到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領(lǐng)受到了畫家八大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更能感受到了一種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更能增加我們的愛國熱情。小編曾數(shù)次說過:我們即使窮其一生也不能游遍祖國的山山水水,也不能游遍各地的名勝古跡,只能借助眾多老師的筆墨讓我們?nèi)缗R其境,讓我們一飽眼福。一篇特別精彩的游記。感謝老師賜稿。推薦賞讀【編輯:含笑花】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含笑花        2024-01-31 13:44:38
  通過老師的這篇散文,我們不知道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了。真是第一次知道八大山人紀念館。
位卑言輕布衣身,我以我筆寫我心。
回復1 樓        文友:周游四海        2024-03-16 21:02:27
  問候老師!感謝精彩編按小作。祝好,春安!
2 樓        文友:成敏        2024-02-01 07:54:19
  從這篇題目就能看出,八大山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到處都充滿歷史遺跡的地方。通過作者的實地游覽和觀察,寫出如此詳盡細膩的美文佳作,給我們帶來文化的盛宴,留下無盡的思考。好文章,推薦閱讀!
回復2 樓        文友:周游四海        2024-03-16 21:07:33
  感謝成老師到訪留言小文。祝您文思泉涌,佳作頻發(fā)!春安!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