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冀】八秩芳華(散文) ——記張居仁老師
遠風詩社學子在給張居仁老師過八秩壽辰時,老師的摯友雷繼敏先生給他寫了一幅壽聯(lián):居心邃入詩文里,仁譽廣揚社會中。這幅壽聯(lián),既道出了同道好友對張老師的知己之惜,亦概括了張老師一生熱愛詩文傳承文化澤潤學子的操行。
雷老師坐在老友身邊說:“人老了,分兩種活法,一種人活人,一種人活命。活人就是讓生命活得有質(zhì)量,不是把命活長,活得讓人翻白眼,那就沒有尊嚴了。你張老師會活人,是越活越有滋味了?!痹谧娜硕夹χc頭鼓掌,張老師被老友夸得有點羞赧,但多皺的眉眼卻樂開了花。
記得未曾與張老師謀面時,偶然在周至文化館八通碑石上讀到他大氣磅礴、蘊秀藏玉的《周至賦》,雖未識其人,已領教了張老師的才識,覺得這篇集周至文化源流、人文景觀于一體的長賦,將會流芳千秋。在周至中學讀了由張老師撰文刻在石書上的“周至中學七十年校慶序”及他在教學樓前留下的勉勵學子的楹聯(lián)“崇尚科學精神營造自由氛圍與時代潮流同進步,提高民主意識健全獨立人格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后,我又覺得他對母校周至中學滿懷殷殷深情。在今年濟美讀書會“4.23閱讀”座談會上,張老師引用孔子之言、詩經(jīng)之句及朱熹的詩,暢談讀書對民族、個人的滋養(yǎng),讓我對老師又多了幾分敬重。第一次見到老師,就覺得這個清瘦健朗的老人特別溫厚博學。
直到在遠風詩社舉辦的“絳帳傳薪、詩潤遠風”五周年慶典座談會上,看到被鮮花和眾學子簇擁的張老師,聽到詩社社長張銀萍女士和解林朝先生的發(fā)言,才了解到遠風人熱愛國學傳承古體詩詞的情懷,才對張老師五年來堅持在遠風公益授課近700課時,鑒賞古今名人詩詞、聯(lián)賦500余首(副、篇)的作為,深表敬仰。即使在三年疫情期間,張老師亦在家開通網(wǎng)上詩詞聯(lián)賦講座,這種詩心癡迷,用心栽培后學的學人風度,令人想到“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的古語。張老師雖已是耄耋老人,但學問詩詞的滋養(yǎng),倒讓他顯得精神清雅而健旺。
張老師和銀萍姐獨特的個人魅力,不斷吸引新生來聽張老師授課。每周四,老師會提著黑皮包上樓來,靜靜地捧著茶杯坐等學生來上課。他著裝簡樸卻很得體,秋季的白色棒球帽讓他顯得很時尚,寒冬的“火車頭”帽讓他顯得很莊重。他總是溫和的與陸續(xù)到來的學生打招呼,半點架子都不端。一到九點,老師起身在黑板上抄寫詩詞,談笑的一眾男女便止了聲息,認真地掏出筆記本來,一邊抄詩詞,一邊欣賞老師如行云流水般俊逸的粉筆字。
上課時,師生之間沒有尊卑生疏和隔膜。有問題要討教,有疑義要辨析,就真誠而自然地提出來,有點“奇文共賞,疑義相析”的味道。第一次聽張老師授課,講的是當代人填的《越調(diào)小桃紅—給妻染發(fā)》:“灰灰頭發(fā)亂紛紛,心酸楚,真難忍。也,五十春秋,茹苦含辛,不見了烏云;拿磁盤,料調(diào)勻,扶妻頭,摘銀簪,梳雙鬢。也,仔細染,發(fā)絲絲發(fā)梢梢發(fā)根根?!崩蠋熡眉冋那厝朔窖阅盍艘槐榍~,我亦認真默念了一遍曲詞,內(nèi)心遂升騰起一股酸楚的滋味。舉目四望,在座的哪位不是兩鬢染霜常要染發(fā)的主?“妻”的亂紛紛灰灰頭發(fā),豈不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歲月的無情,日子的苦辛。“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眴韬簦l能在歲月的風塵中永保青春呢?幸好,塵俗中有疼愛她的老伴,肯為她俯首摘銀簪、梳雙鬢,從發(fā)根到發(fā)梢,一絲絲仔細染。
這就是張老師精心為學生準備的講義。再聽老師結合元曲“詼諧、通俗、上口”的特點,以簡約入心的語言把融在字里行間的豐沛的情思表達出來,人人都因這灰發(fā)深情而唏噓感嘆不已。等學子們發(fā)抒完人生感慨后,張老師又釆用古今映襯法,賞析了唐李之儀的詩“青絲白發(fā)一瞬間,年華老去向誰言。春風若有憐花意,可否許我再少年。”隨后,張老師又板書兩首詩歌,深入淺出地講了詩歌語境中的通感現(xiàn)象。最后又賞析點評學員的作品,能體察到張老師對寫出佳作學生的嘉許和呵護。
張老師講課時,沒發(fā)現(xiàn)他低頭看過講義,他只是看著大家,徐緩地講,聲氣平和,說到要緊處,在黑板上加個著重號。詩句中典故的出處,張老師信手拈來,講得頭頭是道,不得不佩服張老師博古通今的知識面之深廣。他有時也會笑著講個詩家軼事,讓師生都輕松一下。兩小時的古典詩詞課上下來,不只點燃了我原本就喜好古典文化的詩心,更覺猶如吃了文化大餐般口齒留香。
中午,社長銀萍大姐又會讓大廚為老師、學員們準備可口的免費午餐。偶有學員請張老師和學員吃大餐,飯桌上飲酒、吃茶、品美食、閑聊,插科打諢互相調(diào)侃也罷,互訴人情世態(tài)、發(fā)抒國際局勢觀點也罷,總是言笑晏晏,氛圍特別好,尤其是張老師的高足、周至名嘴張錦濤老師,是酒桌文化的氛圍擔當,時常會以詼諧的語言說些極有見地的話,令性情各異的文朋師友無比開懷,真是又開眼界又長見識。張老師長期和一幫率性的“中年少女少男”們在一起,心態(tài)自然就年輕許多。
十幾節(jié)課上下來,我的筆記本就已積累了幾十首老師賞析過的佳作,我亦像《紅樓夢》中學詩的香菱一樣,一得空閑,不是咕咕嘰嘰背唐詩,就是對著某處風景搜索枯腸作詩,認真完成老師留下的課后作業(yè)。張老師見有新學員加入,就從詩歌的格律講起。他說古體詩一定得講格律,初學的人,不要急于動手寫,先要熟讀詩詞大家的作品,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再從技法上掌握韻律、平仄、對仗等基本要領,才可通過寫作實踐,掌握寫律詩的基本功。張老師說,好詩有八句真言:“情真,意新,詞美,律嚴。”他還說:“大匠能示人以規(guī)矩,不能示人以巧?!睂懜衤稍娋褪谴髦備D跳舞么,得沉得下心,慢慢學,慢慢悟。
張老師從五言和七言律詩講起,在講格律的同時,又透滲著講詩的入題背景,講詩歌語言的錘煉和意境的新奇,講藏在詩歌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我時常覺得老師的積淀學養(yǎng),儼然自帶硬盤的電腦,需要什么就輸出什么,張口即來揮筆而就的典故、詩句、名言、俚語,或清麗宛轉(zhuǎn)搖曳生姿,或機警俏皮一瀉而下,從簡約的文本中淘掘出的豐沛韻味,常讓我聽得忘情,對張老師的好記性常訝異得倒抽一口涼氣,從心底升騰起自嘆弗如的情愫。
入秋了,張老師會隨機選取宋人朱熹、李清照、蔣捷、柳詠的詞來賞析,點出“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的超脫意態(tài);入冬了,張老師又會隨機選取描寫霽雪、寒夜、冬至、梅花的詩,在領略冬日的意緒美時,又從四季輪回講到冬日歸藏保養(yǎng)的常識,單就一個“冬”字,就引申到甲骨文的寫法,就講到冬至陽生、三陽開泰等物候常識,即使是一首佚名詩“地坼水冰雪覆山,金烏無力北風寒。柴扉緊閉紅爐暖,何處幽香報春來”,張老師亦能讓人在詩中品味出蕭瑟冬寒中蘊藏的生機。
尤其當張老師講到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背后的時代背景,講到詩豪(劉禹錫)為詩魔(白居易)改詩的佳話,我就生出與張老師及遠風課堂相見恨晚的意緒來。難怪張老師的學生有十多人被省詩詞學會吸收為會員;在誦讀、主持方面,遠風人劉永利、張錦濤、張銀萍、朱軍等學員獨領風騷,“郭易安”“侯有才”等學員都能在婚嫁、民俗慶典中作對擬聯(lián),他們弘揚時代精神,傳承國學文化,引領社會風尚,已成為周至大地文化現(xiàn)象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張老師的詩詞課,就是滋養(yǎng)學員心田的脈脈清流。
每當看到張老師手拿講義站在黑板前抄寫詩詞時,每當老師把詩詞講得曉暢而又不失深邃時,我就生出在張老師面前不敢提自己是語文老師的念頭,張老師的博雅方正,自然讓我想起一句話:“優(yōu)雅是一種文化上的貴族氣質(zhì)的自然外現(xiàn)?!北M管張老師只是民間的一位退休老翁。聽張老師的學生說,他從周至中學畢業(yè)就直接進了高中當教員,在當時可謂“膽大妄為”。他在周至樓觀臺文管所當過所長,在周至縣志辦編過縣志,最后從縣政協(xié)退休,六十歲前,把才華學識都奉獻給了社會。解甲歸田后,他固守書生情趣,最愛做的事還是閉門讀書、吟詩作對寫賦,給周至老年大學的學員授課,和摯友雷繼敏老師一起利用閑暇,為民間組織“南風詩社”“遠風詩社”講詩詞楹聯(lián)公益課。張老師家門額上懸掛的“大雅春風”匾,飽含著學子們對師者春風化育的深情禮贊。遠風學子朱軍在課堂上背誦杜牧的《阿房宮賦》,言說他高三時,只因語文課聽了張老師講這篇名賦,就把這首經(jīng)典背下,青少年積累下的好東西,幾十年都忘不了。“還是張老師厲害,一節(jié)語文課就俘獲了一個終生鐵粉”,學員張錦濤由衷地感嘆道。
張老師的鄰居說,他喜歡來張老師家串門子,和張老師坐著聊天,生活中有啥化解不開的疙瘩就解開了。即使不說話,心里都覺得清靜許多。他還介紹說,在家里,張老師是家庭的精神領袖,是老伴的貼心護理,親自給患糠尿病的老伴打胰島素。在村里,張老師幾十年義務給村民作對寫聯(lián),是特別受人敬重的鄉(xiāng)賢;在周至文化界,張老師古文底蘊深厚,廟會、旅游景點四處留過他撰寫的楹聯(lián)。前幾年,新任西安市委書記慕名要來周至憑吊白居易在此創(chuàng)作《長恨歌》的古跡仙游寺,縣委書記和宣傳部部長直接把電話打給已退休的張老師,請他出手幫忙準備白居易在周至的文史材料,張老師在搜集編撰文史方面的權威性可見一斑。
張老師曾言古人講“詩到蘇黃盡”,現(xiàn)代人再怎么寫,也寫不過古人,古人把咱的太陽遮完了,可為啥還要讀詩、寫詩呢?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睙o論是手捧《詩經(jīng)》《唐詩》《宋詞》,枕前或窗下閑讀,或者感慨時世觸景生情吟詩作對,都會給人帶來莫大的精神撫慰,都會提升人的審美情趣。讀寫詩詞讓人活得有趣有味,活得灑脫達觀,這就值了。張老師道出了師生們共同的樸素詩心。
“榮譽是有限,只有德行是永恒?!庇眠@句話形容張老師的晚年生活,我覺得很恰切。周至古有學者馬融“絳帳授徒”的佳話,今有張老師詩潤遠風學子的美意。張老師常說,是遠風課堂給他的生命注入了活力,并刷新了他的認知。教學相長,活到老學到老,在詩詞中體察人生的況味,師生都樂在其中。但愿張老師這棵扎根詩詞文化土壤的老樹,能在歲月長河中,育化綻放更美的芳華。